央视纪录片《中国酿造》解锁淮安这份“鲜”味

“色如油,甜又鲜,挂碗边。”

在“运河之都”江苏淮安,浦楼白汤酱油有着清亮如油的色泽外观,使它不同于一般的酱油,自成一派、独树一帜。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中国首部系统梳理酿造历史的纪录片《中国酿造》第二集《一招天下鲜》播出,便展现了淮安白汤酱油的酿造技艺。

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浦楼白汤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言学义,听他讲述这一古老技艺背后的故事。

“色如油”

它是淮扬菜的绝妙搭配

浦楼白汤酱油酿造技艺的历史,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

“清道光15年(1835年),浦楼酱园在清江浦里运河南畔荷花池挂牌营业。”言学义告诉记者,当时,浙江宁波人何视云沿运河北上,举家迁徙到彼时繁华的淮安清江浦,这才有了后来的浦楼白汤酱油。

白汤酱油的诞生,与淮扬菜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淮扬菜口味清淡、清鲜平和,讲究食物的本味、本色。颜色淡、却不失鲜味的白汤酱油,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何视云先生改造传统酱油的酿造技艺,深受淮安人的喜爱。浦楼白汤酱油也成了当地的招牌。”

“浦楼白汤酱油诞生在大运河畔,也是大运河淮安段发展演变历史的见证者。而它跟淮扬菜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与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言学义说。

“‘色如油’是这种酱油最直观的视觉特点,将它加到菜肴中,能让食材保持原有的颜色。鲜甜的风味迎合了淮扬菜清淡本味的需求。”

纪录片《中国酿造》中,便以淮扬菜中的精品——软兜长鱼为例,介绍展示了白汤酱油带给人们奇妙的味蕾刺激,同时也提到“白汤酱油清爽的奥秘,需要到酱油晒场去寻找。”

“酱人”匠心

180多年传承古法酿造技艺

春落曲,夏晒酱,秋起油。

一舀白汤酱油的诞生,要经历长达180天的生产周期,跨越春、夏、秋三季。

不同于以黄豆为原材料酿造的酱油,浦楼白汤酱油选用上等的纯小麦粉为原料,以陶瓷大缸为发酵容器,经原料蒸熟、上黄制曲、加卤落缸、天然晒制、人工浇抽、起油、沉淀、配制等多道工序。

对于怀有匠心的“酱人”们而言,这样复杂而又精妙的制作过程,他们已经坚守了180多年。

2011年,“浦楼”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品牌。2016年,浦楼白汤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3年年底,浦楼古法白汤酱油非遗工坊更是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

虽然这期间也曾遭遇配制酱油的低价竞争冲击,以及企业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一度陷入困顿等困境,但是跟酱油打了四十年交道的言学义,还是始终坚持古法酿造技艺,“不能把根本给丢掉。”

当然,在传承古老的酿造技法外,言学义也在不断寻求创新,比如将现代智能化技术融入制曲环节,突破了制曲时间的限制等,让白汤酱油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