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千年淮盐”文化,连云港出台实施方案
海陆丝路交汇、河海文化融合,作为淮盐文化的发源地和富集区,连云港这颗大运河文化带的明珠,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连云港市运河办获悉,《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出台。
海陆丝路交汇、河海文化融合,作为淮盐文化的发源地和富集区,连云港这颗大运河文化带的明珠,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连云港市运河办获悉,《连云港大运河(淮盐)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出台。
春节假期后,不少人从“老家”赶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较于现代的交通便利,古人去一趟北京可要麻烦得多。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这条水路成为人们南来北往的交通大动脉,他们沿运河从江浙坐船到北京。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淮安文化史研究”课题首席专家顾建国,详细梳理了元代布衣陈孚和明代文人杨士奇一行的运河旅程。原来,古人沿运河去北京,不仅能一路畅达,还能欣赏沿途美景、打卡名胜古迹,写诗、作文忙不停。
大运河上,苏州阊门的码头繁华热闹,人声鼎沸。《红楼梦》为什么从阊门写起?
“金陵十二钗”里,为什么有两个苏州姑娘?
林黛玉自幼背井离乡,沿着运河北上进京都,却被虎丘泥人触动无限乡愁……
这部传世名著,除了自带深深的金陵烙印,还有着剪不断的姑苏情结。
近期,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讲座《梦寻姑苏——红楼梦与苏州的不解之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深度揭秘。
欲昭示大运河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使其与长城并驾齐驱,必当从审美、经济、政治各领域彰显其独特意义。本文所云“文化意象”,即为探讨大运河之文化特质抛砖引玉。
大运河与科举制度,有哪些深刻的内在联系?
近日,“流动的科举——大运河与科举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展览从“运河始,帝国兴”“科举创,英才众”和“流动,交织”三个部分,讲述大运河与科举之间的故事。
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都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他们之中,既有与运河事物直接相关的管理者,也有研究记载运河变迁的著述者,更多的还是由运河游历各地的旅行者。
宋代大文豪苏轼跟大运河缘分颇深,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佳作。
他经历了怎样的“运河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