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满江红》,这些词牌伴随江河万古流

正月里,电影《满江红》热映,引得全国争诵岳飞《满江红》词。
一提到《满江红》,大家首先想到岳飞的“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其实,宋代还有许多著名词人用过《满江红》这个词牌,包括苏轼、辛弃疾,甚至婉约派柳永。
除了《满江红》之外,还有许多词牌名都“依江傍水”。宋词《满江红》名家名作大多“壮怀激烈”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满江红》由唐代教坊曲《上江虹》演变而来,又名《念良游》《伤春曲》等,后改名为《满江红》。此调声情激越,格调沉郁,很适合用于抒发慷慨激越、豪放悲壮的情感。
明代文学家杨慎认为,“满江红”出自唐人小说,但历史文献上没有留下唐代“满江红”词的记载。现在我们能见到最早的《满江红》词是北宋词人柳永创制的。柳永的《乐章集》收录了四首《满江红》。
当婉约派柳永遇上《满江红》,虽然大多还是抒发哀愁、恋情和思念,但他也有打破这个“人设”的时候,比如其中一首描写了山水风光、乐观从军:“幕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柳永之后,苏、辛更是用《满江红》唱出了豪放派最强音。苏轼《满江红》写道:“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辛弃疾有34 首《满江红》存世,绝大多数都是表达满腔的愤恨和难酬的壮志。
这些词牌名自带“水韵”
《满江红》《临江仙》《西江月》《渡江云》《江城子》……这些词牌名里都有“江”。
《浣溪沙》《定风波》《清平乐》《水调歌头》……这些词牌名,自带浓浓的水韵。
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岳飞的《满江红》一样众所周知。《水调歌头》这个词牌的诞生,与大运河密切相关。
隋炀帝在开凿运河背景下,创造了《水调》。杜牧就曾写过:“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并在诗文边标注:“炀帝凿汴河,自造《水调》。唐代,这一曲调被运用在诗歌之中,发展成了一整套体系,也就是“大曲”。宋代之后,相比“大曲”,文人更青睐短小的词调,《水调》中歌唱部分有一段比较好听,便被专门摘出,因为这段属于歌头部分,所以这一词调后来被称作《水调歌头》。
为什么这么多词牌名里都有大江大河,水韵十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高峰介绍,这有可能与古人依水而居有关。人们在有水源的地方相聚,因而产生一些词牌。《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都比较适合表达雄壮、豪放的情感,因为它们是长调,气势宏伟,和篇幅短小的小令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