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垛田何以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近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成功列入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垛田,何以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不妨来看看它的遗产密码。

历史悠久

垛田的演变可追溯至唐代

垛田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修建捍海堤。兴化地势低洼,如同“锅底”,每到汛期,不少田地被冲、庄稼被毁,农民深受其害。在与自然的抗争中,那时的兴化人探索建起了垛田种植系统。
“垛”是里下河地区独有的一种景观。勤劳智慧的兴化人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利用自然积土成丘,垒土成垛。
隋唐以后,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水流调控形成,为沿线广大地区提供了清水灌溉。宋范仲淹督修范公堤后,江淮交汇的清流环境使里下河地区农田得到进一步开发。
在明清时期水患愈烈、湖泊群逐渐淤垫的自然背景下,兴化人开河排水、围湖造田、挖泥堆垛,随着水利的完善,河网日益细化,水系得到分级控制:湖荡—外河—(水闸)—内河—池塘—沟渠—(水闸)—农田,是古往今来低洼地治水智慧的结晶。

国内外唯一

高地旱田灌溉52.88平方千米

不仅“千岛之乡”的奇观令人赞叹,蕴含其中的智慧也让人称奇。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国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灌溉总面积52.88平方千米,在灌溉与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代表性。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分布在兴化湖荡区,工程体系包括堤防、灌排渠道、水闸等,工程遗产类型丰富多样,发挥了排水、灌溉、防洪、航运、人居、生态、水土保持等复合完备的功能。
灌排工程管理(尤其是疏浚、护岸工程)具有自治、协同管理特点,是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典范。
垛田漂浮在水上,没有路、没有桥,来去只能靠船。垛田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所以这里不用牛、不用犁,耕作全部靠人工。独特的地理风貌,让现代化耕作方式在这里一直无法完整实现。所以,在灌排工程区域内,搁种法、劚(zhú)岸、戽(hù)水、罱泥、扒苲等传统的农田水利耕作方式一直保留并沿用至今。

物产丰饶

垛田美遍四季

漂浮在水面上的块块垛田不仅改善了区域自然环境,也增加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垛田是一种高田,也是旱田,地形零碎,无法生长水稻,只能种植瓜果蔬菜。
垛田的春天,有嫩绿的韭菜、碧绿的莴苣、青绿的香葱;夏日的垛上,最丰盛的就是瓜果,香瓜、菜瓜、西瓜轮番甜美上阵;到了秋天,垛田久负盛名的龙香芋成熟了,粉糯飘香,刚刚出水的菱角也鲜嫩美味;冬天的垛田宛若一幅水墨画,一场瑞雪过后,千岛万垛浩渺苍茫,隐隐透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垛田不能不提的美景还有闻名全国的千垛油菜花海。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每年清明节前后,盛开着油菜花的金灿灿、黄艳艳,与水景交相辉映,数千亩的油菜花海每天都吸引着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