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三部曲》:为浩浩荡荡的古老运河立传

2021年05月21日 17:38: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5月16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为浩浩荡荡的古老运河立传——王梓夫长篇小说《漕运三部曲》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批评家、作家解玺璋,青年作家、诗人侯磊以及作者王梓夫围绕《漕运三部曲》,深入讨论了历史小说的创作特点以及古老运河的传奇故事。发布会由侯磊主持。

发布会现场

  “漕运三部曲”包括《漕运码头》《漕运古镇》《漕运船帮》三部长篇小说。其中《漕运码头》是中国第一部描写漕运文化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大运河两岸的民情风俗,融悬念、传奇性为一体,以全新的民间视角讲述了爱新觉罗 铁麟临危受命,大刀阔斧革除“漕弊”的传奇故事。《漕运古镇》围绕主人公冯含真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展开,呈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漕运古镇张家湾。如果说《漕运码头》写的是历史的横断面,《漕运古镇》写的便是纵断面,将经典人物和历史传奇融合,写一个人物的生命轨迹。第三部《漕运船帮》以清雍正、乾隆朝为故事背景,再现了三百年前的码头文化与运河众生相,书写了一部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漕运船帮创业史,是《漕运三部曲》中占有史料最丰富、最精确的一部。

《漕运三部曲》

  “作者肚子里的东西太多了”,解玺璋认为,从《漕运码头》到《漕运古镇》,再到《漕运船帮》,可以看得出王梓夫越写越好,小说在内容上更为广阔深厚。作家在写作时除了描写当时具体的生活场景,还能够把中国思想史渗透到小说里面,“这几部小说显示出来的雄厚的文化积淀让人敬佩”。解玺璋专长于历史方面研究,曾著有《张恨水传》《梁启超传》。在他看来,小说家处理历史的方式与历史学家不同。“读一本历史小说的时候,我们期待它带有传奇性,小说承担这样一个任务。在这一点上,王梓夫特别大胆,《漕运三部曲》里充分表现了具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这是小说最突出的特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侯磊对三卷本的结构非常关注:“王梓夫在《漕运三部曲》里建构了一个与运河相关的世界,而运河和漕运作为其中一个视角或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清代从朝廷到民间的方方面面。”他还表示,作者王梓夫不仅擅长传统叙事的故事技法,而且尊重历史、尊重人物,很多主要人物是真实可考的,而且作品里的人物始终没有脱离时代,始终在历史的氛围中。

作家王梓夫

  王梓夫是土生土长的通州运河人,他深谙运河的各种历史掌故,被誉为“漕运史公”。为了寻找创作原型和素材,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深入挖掘搜集整理运河史料,并沿着京杭大运河做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确立将集运河码头文化和帮会文化之大成的民族精神和江湖义气作为自己“漕运系”小说的精神魂魄,用二十年时间陆续创作出了“漕运三部曲”。

  谈及创作缘起,王梓夫坦言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关。他回忆,儿时常常到河边倒垃圾,河水臭不可闻,夏天要关窗户方能度日。但这条河流在左邻右舍的讲述中,却蕴藏着辉煌和壮阔,他每天沉浸在大家对运河的精彩叙述中,对大运河历史上的辉煌充满了想象。“很少人知道这条臭水沟当年有着怎样的历史,好像过去的辉煌被岁月风尘淹没了,那时候我有一种冲动,就是要恢复运河往日的繁华。我没有这个本事,但是我要用文字把它表现出来。”王梓夫说。

  在动笔创作三部曲之三《漕运船帮》之前,王梓夫为自己设定了严格的写作标准。有段时间在“瓷都”景德镇体验生活,他感受到瓷器的绘制和烧制,与小说创作有诸多的异曲同工之妙。看的是手艺,耗的是心力功夫,拼的是工匠精神。“历史小说同样需要巧思,设置出精彩独特、悬疑跌宕、令人不忍释手的故事情节;结构出尽可能大而自然的文化承载量,这是人物命运的根脉,也是人物性格的重要基石和原材料;锤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既有助于行文叙事,让读者获得阅读快感,又能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

  “如果能把《漕运三部曲》写完,就很幸运了。”这是王梓夫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漕运三部曲》全部完成,他忍不住感慨:“我对得起大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