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江苏,做彼此的“天使”

中国大运河长城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人造工程,一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双子星”。

尽管她们都闪耀其中,但人们大多还是记住了更耀眼的长城。而大运河,依然用自己独有的温度和柔软,不卑不亢地闪耀着。

但我们也绝不该淡忘大运河,她见证了因她而起的繁华与衰落,她也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气魄。从广义上来讲,它由3条运河组成:第一条是始凿于春秋时期,贯通于隋代,沿用于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第二条是元代初期经过裁弯取直,重新贯通,沿用于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第三条是从浙江杭州到宁波的浙东运河

这三条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总长度近3200千米,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久的运河。

狭义上来讲,一般都把大运河指代为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700千米。(文中以广义概念为准)

如果将大运河身上的“标签”都摘下来,就能窥见它最本质的东西:运河。简单来说,就是一条可以运东西的河流,或许你可以类比成古代“高速公路”。

那“高速公路”都运啥呢?在当时大运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运粮食,也就是漕运主要把各地的粮食运输到皇家仓库中。毕竟在当时粮仓就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有粮仓就能满足官俸、军饷以及宫廷的消费。

要知道,在当时陆运非常耗费人力财力,一个人能拉的粮食和一艘船能拉的粮食都没有可比性,水运性价比非常高。这也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在修运河,毕竟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当然大运河也不止是可以运东西,它也起到了交通的作用,中国的大河大部分都是东西走向,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就连接了南北,为皇帝百官四处巡查提供便利。

此外大运河还有灌溉的作用,可以在旱涝之间调剂。因此,运河的开凿路线,也往往在考虑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尽量把物产丰饶的地区与皇都贯连起来。

就是因为这三个关键的作用,让大运河在地面运输和交通条件简陋的时代,成为了沟通中国南北的“命脉”。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份(直辖市),这些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也会受到大运河的影响。

其中的大运河江苏段,地跨南北地理分界线,纵贯长江、淮河、黄河三条河流,联通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三大文化区。

不仅如此,江苏地理称得上是天选之地了:地理位置和条件优越,降水量丰富,因此产粮量大。这也正是大运河上最需要的东西,甚至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直至今天,大运河中的江苏段也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源源不断地为江苏带来财富。

大运河的始建要追溯到春秋时期了,吴王夫差可谓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春秋末年,地处长江口和钱塘江一带的吴国日益强盛,吴王也想争霸,于是打算北上讨伐当时的老牌霸主齐国。

但在那时想要带兵北上谈何容易,走陆路得翻山越岭;如果选择走海路的话,还容易遇到风浪。不过吴、齐两国河湖密布,要是能借此天然优势在内陆开凿一条水上通道,就可以沿着这条内河北上,既方便又安全。

就这样,吴王夫差下令修建了这条内河——邗(hán)沟,邗沟利用地势,勾连了江与淮河之间的湖泊:从邗城出发(今江苏扬州),连结博芝湖和射阳湖,至山阳县末口(今江苏淮安境内)入淮河。

“吴城邗,沟通江淮”,这短短的七个字,便记录了长江淮河被连接在一起,那时的吴王夫差就知道了沟通联系的重要,可以说江苏是最先利用“流”的地方。邗沟不仅“锹”开了大运河的历史,也敲开了江苏的富裕之门。

大运河对于江苏来说,就是机遇。在隋唐至南宋数百年间,这条水道对南北物资的流通特别是南粮北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缺粮,就像是悬在隋朝统治者头上的一把剑,不仅老百姓缺粮,就连皇室也缺粮。隋朝成立之初都城在长安,但在水利灌溉不发达的年代,关中地区干旱严重,可以说是无粮之地。即使后来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从长安迁都至洛阳,也未能解决这一困境,洛阳也一样缺粮。

那总不能大家都吃不上饭吧?江苏产粮量大,隋朝统治者觉得正好可以用江苏的粮食维持国家运转,江南的人也正愁粮食太多了吃不完,如果能有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不就正好解决了两方的问题。

因此,隋大运河便在这一契机下诞生。隋大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东至淮海。隋炀帝充分的利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例如邗沟、茱萸沟、江南运河等等,又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等等,使隋大运河实现了“人”字形的南北相接。

其实在东晋南朝的经营下,江苏凭借自身的地理条件,就已经不是荒蛮之地了。隋大运河的出现,让江苏成为了隋炀帝试图倚仗的粮仓和金库,同时大运河也让隋炀帝能更好的稳定江南,实现大一统。这样看,江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当时就已经悄悄地显露出来了。

等到了唐代,大运河基本保持了隋朝运河的格局,主要是进行了河道的疏浚和修缮,首要任务是维持通济渠与山阳渎的通航,以保障唐都长安的漕粮供给,同时对江苏境内的运河网络也有所拓展。

隋唐大运河不仅让唐朝达到了鼎盛,更是在战乱中救了唐朝一命。安史之乱时期,战乱与灾荒逼得关中百姓纷纷逃亡,土地荒芜;强势的北方藩镇也拒绝向朝廷纳贡,唐王朝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税收,只能依靠运河向物产丰富的南方索取了

所以这件事也让被拯救的唐德宗深切地体会到运河的重要性:只有尽可能地保证运畅通,才能维系统治的元气。因为运河漕运的通畅,意味着中央政府就可以从容调动江南地区的物资,补给军需。

同样的,对漕运的重视也使得江苏的市场扩大,粮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了,像镇江的木材、桐油;无锡的布等等都开始运往北方。而且,大运河还让江苏成为了古代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的交汇之地,扬州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城市,以东方大港闻名于世。

不仅如此,唐代运河的通行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繁荣。盛唐时期,扬州、润州(今镇江市)、苏州、常州、徐州等都是编户(编入户口的平民)超过5万的大州,即使晚唐的军阀割据与连年混战,让大运河很多河段难以通航,但江苏段仍然是区域性运输的主要干道
北宋实现统一后,大运河线路基本沿袭隋唐,定都在开封,汴河(从开封到淮安),也就是隋朝时期的通济渠成为了北宋时期联系江淮地区的主干河道。南宋时期,都城定在了临安府(今杭州),这意味着经济重心彻底南移。至此,一切准备都已就绪,江苏即将开始它势如破竹的富裕之路。

元朝初年,虽然定都大都(今北京),但对江南物产的需求仍然没变,漕运还是要依靠隋唐大运河。不过当时的大运河是为了隋唐首都洛阳和长安服务的,对于大都来说十分不友好。

为此,元世祖忽必烈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与改道,让大运河走“直线”接入南北两端,不用再走“人”字形绕到洛阳。并且着手解决山东段和北京段的运道问题,例如开凿了从东平县至临清市的会通河,以及著名的通惠河,从元大都(北京)到通州区。

改造完成后,这条以北京为北端、杭州为南端的“I”字型运道,就是现在的杭大运河,距离比原来缩短了700余公里。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维持了元明清三代的生存,每年最多几百万石的漕粮、东南的贡赋还有官吏商民不下亿万件消费品,就这样经由大运河运往皇室。

这一来一往间,大运河创造的机遇早就不是漕运这么简单了,贸易上的往来、文化上的沟通、工作岗位的增加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等等,都被这条大运河一连串的带起来了,可以说江苏的富裕是360度无死角的。

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明代漕运鼎盛时期,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就有上万只之多,而漕船往往还夹带私货,兼做起贸易的营生。至于商船,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扬州钞关(征税的关卡)的过关商船,每天多达百只。

这就像蝴蝶效应一般,你看到的可能是来来往往的船只,但当时人们眼中这可是“BOSS直聘”。来往的船只需要靠岸停泊修养,这时候就可以开个驿站、客栈、小饭馆,或者帮忙打个杂,机会这不就抓住了。

不仅如此,来往的船只也带来了不同省份的文化和居民。明朝时期的扬州,来自其他省份的居民占该地总人口的5%,其中大多数为来自徽州与山西的商人

基于此诞生了漕运相关的各种帮会、商会组织等等,可能是因为同乡之情,又或者是劳动协作、权益保障的需要,甚至还推动了社会公益组织的诞生,例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镇江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了“京口救生会”,负责打捞沉船和从事江上救生事宜。

此外,黄河、淮河与运河之间经常相爱相杀,例如历史上有两次“黄河夺淮”,就是黄河改道抢占淮河的河道,这会导致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运河不通畅。而恰好淮扬运河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为了“治黄保运”。元明清三代每年都斥巨资加以疏浚、整治和加固堤防。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运河在江苏上下留下了众多水利工程,凝聚了江苏水乡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是这样写的:“今天的运河沉静而平稳,让人难以想象历史上的惊心动魄,然而每一股细流都无声诉说着中国古人世代的勇气、决心、智慧与牺牲。”

或许你可能会想,这些优势,大运河沿岸的其他城市难道就没有吗?这就是江苏的厉害之处,北方运河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严重依赖于漕运,城市资源也靠运河舶来。因此他们和大运河的命运是捆绑的,大运河衰落,他们的经济自然会受到冲击。

而江苏市镇自成一体,漕运并非其经济的全部,即使脱离运河也依然能自给自足。江苏就像一个学霸,大运河就像老师,江苏把大运河传授的“知识”都吸收并为自己所用,就算毕业了也依然能学以致用。

甚至直到今日,江苏段运河还是大运河最富活力的一段。今天北方不少运河段已经无法通航了,现在通航段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济宁至浙江杭州之间,而江苏段运河不仅占了总通航里程的75%以上,航运也最为繁忙兴盛。

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数据,2020年,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为4.85亿吨,占了运河全线货运量的80%,相当于十余条京沪高速的货运总和,是欧洲西部的莱茵河货运量的2倍多。

层出不穷的交通工具,让大运河注定成为了“时代的眼泪”,但她所带来的繁荣却结实的留在了江苏,让她依然生生不息。可以说大运河成就了江苏,江苏盘活了大运河。

但记住她的不能只有江苏,我们每个人都该记住这条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国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