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实题材昆剧《眷江城》:因真实而动人 创新笔法成就古韵新篇

2020年10月07日 22:10:44 来源:我苏网

   

       我苏网讯 记者/张明玮 通讯员/韩琛 摄影/郜炜磊
       热烈的节日氛围、欢庆的音乐旋律,一派新春气息将人们拉回数月前的时光——对于国人来说非同寻常的一个“春节”,帷幕徐徐拉开,故事由此起笔。2020年10月7日晚,以湖北、江苏两地人民携手抗疫为主题的现代昆曲《眷江城》在江苏大剧院首度上演。这也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昆曲艺术舞台上展现的第一部现实题材原创剧目。更值得一提的是,今晚演出的《眷江城》也同步通过B站、网易云音乐、抖音及电信天翼系列等平台进行高清直播,让无数“云端”观众也得以共享这场艺术盛宴。

  该剧特邀江苏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编剧、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音乐家吴小平作曲、刘海峰担任舞美设计、蓝玲担任造型及服装设计;由江苏省昆著名笛师迟凌云设计唱腔,郭云峰担任灯光设计,陈辉东配器,优秀青年演员施夏明、徐思佳、赵于涛、钱伟、孙伊君、周鑫、孙晶、杨阳等联袂主演,并特邀昆山当代昆剧院优秀青年旦角演员由腾腾饰演女主角。


  剧目讲述了疫情暴发后,南京鼓楼医院医生刘益朋瞒着老母亲,偷偷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与此同时,身在疫区的老母亲也瞒着儿子,为一线抗疫人员做饭、送餐等令人动容的抗疫事迹。除了刘益朋这对母子的亲情线、刘益朋和女友丁玲的爱情线,穿插其中的楔子则描绘了由外卖小哥、患者小乔、货车司机阿昌、老乡鸡店长李玉虎等人牵出的一系列支线故事。敲盆求救的患者小乔得到救治,痊愈之后又献血救人;外卖小哥看着初生的猫仔毅然决定为金银潭医护送货;货车司机阿昌受到爱情鼓舞,勇敢将防护服送进武汉,四折主线之中的三段楔子,生动鲜活地勾勒出疫情之下“真、善、美”的群像,也将这些生发于平凡人之间、流淌于冰冷疫情之下的暖意传递给了在座每一位观众。编剧罗周告诉我们,这些人物、事件基本上都有原型一一对应,这些饱满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很多都来自于奔赴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们采写回的素材。同时,她也尽可能地收集了无数细节,以丰满人物与剧情,进而在原型之上进行戏剧化的创作、加工。

  这部剧的诞生,由编剧罗周于疫情期间撰写的一支昆曲套曲《眷江城》【九转货郎儿】扩充发散而来。文本创作期间,正是疫情肆虐之时,谈及当时的创作状态,罗周坦言,自己一直在努力保持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是不断地关注着一线的情况,被各行各业的人们所感动着;另一方面,还是不断提醒自己在戏剧创作中要保持相对理性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编织进戏剧。”


编剧 罗周

  以昆曲来写抗疫题材大戏绝非易事,将当代日常用语转化为昆曲韵白更是一大挑战。我们看到,在唱腔的选择上,《眷江城》依旧选择了传统的曲牌体,严格遵循着格律,按律谱曲,依字行腔。念白采用中州韵为基础,咬字发音遵循四声阴阳的规律,但在节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使之更加接近于日常说话的方式。这次创作中,罗周在编写念白的时候,多了“翻译”这一步——将口语化之长句进行可安排进锣鼓点的切割,不仅保证演员可念,还要保证念白与念白之间的节奏感,其中的每一句都经过她的反复推敲,“自己一遍遍念过心里才算踏实”。

  在当晚《眷江城》的首演舞台上,我们既可以看到浓缩着昆丑表演艺术的独角戏,也可以看到充满传统昆曲虚拟程式特色的对手戏;可以听到传统韵味的苏白、昆腔,也可以听到因情境需要而出现的道地武汉方言……当抗疫题材遇上昆曲当代戏,既要尊重昆曲的本体,又要完成当代生活的艺术表达,对于创作班底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从文本创作、再到表、导演创作,这部剧的创新表达凝结着整个主创团队的心血。


导演 韩剑英

  对于导演韩剑英来说,创排《眷江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消除违和感。“所有的违和感都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改变,最终让观众感受到昆曲演现实题材剧目的时候,是用昆曲本体的审美意识来演的。我们需要通过融合的舞台呈现,来让观众接受没有水袖的形体语言,接受用古典文辞、用韵白一样能表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和故事。我们需要拉近昆曲艺术本体与现代生活的疏离感,但又不能完全生活化的表达。”


主演 施夏明 由腾腾

  “昆曲的曲牌体、它的文辞性,注定它的语境与当下人们所习惯的讲话方式是有区别的,如何在保留昆曲文辞典雅的同时,来讲好当下发生的故事,这是我们七个月来积极努力所探索的方向。”主演施夏明在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路时,亦如是说:“从去年的《梅兰芳·当年梅郎》开始,我们第一次尝试昆曲现代戏的命题,到今年以《眷江城》来演绎当代故事,我们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从唱、念、身段再到表演,通过揣摩去达到昆曲程式化表演与生活化表演的一个折中点,这也是我们在整个创排过程中最下功夫的地方。”

  “来看这部剧,请自备纸巾。”在演出前夕,被问及要如何向大家“安利”这部剧时,施夏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部剧最感人的点就在于,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它说的就是刚刚过去不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些人和事原本就给我们以巨大的触动。所以剧中的一切,表达的也都是我们昆曲人对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的敬意。”而在演出当晚的观众席中,那些无声的泪滴与雷动的掌声,亦是对所有为之奔忙的昆曲人最默契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