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人的故事,流淌在2500年的大运河

2022年03月25日 14:38:42 来源:交汇点

  开凿于公元前486年的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回顾中国大运河两千多年来萌芽、发展、演变的历史,虽然政治形势、军事需要、地理环境等对大运河形成了种种影响,但毫无疑问,“人”对大运河发挥的作用,是最根本和最关键的。近日,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推出一套“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从“人与河”的视角,展现了十位杰出人物的“运河故事”。

运河人物,书写了“运河史诗”

  人,对于大运河的作用究竟有多么重要?在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廷皓看来,千百年来,大运河的规划者、开凿者、建设者、管理者、治理者,以及其他与大运河有关的各类人物,凭借着不拘一格的思考方式、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突破常规的制度创新、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法革新,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大运河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自然、运输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大运河从地区性到整体性、临时性到制度性、零散性到系统性的质变。大运河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作为创造、改变和塑造大运河的主体和关键,其思想观念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和一言一行中表现出的担当作为,是大运河历史上无比珍贵的宝藏。

  稍有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对于运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道变迁、漕运制度、城镇商业、文化风俗等方面,有关运河人物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正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而编撰的。丛书分为十册,涉及夫差、陈登、杨广、刘晏、沈括、郭守敬、宋礼、陈瑄、靳辅、张謇等十位杰出的运河人物。他们生活的年代,从春秋战国到20世纪;和他们相关的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等。丛书邀请学有所长的作者撰写,姜师立、吴朋飞、胡梦飞、吴士勇、庄安正等12位运河研究学者刻画了每一个运河人物的主要经历,阐释他们在凿河规划、水利建设、漕运管理、治运思想与实践、研究著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客观评价运河史上两位“争议君主”

  吴王夫差,堪称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公元前486年,在他的主持下,吴国在刚刚占领的干地(今扬州附近)筑邗城,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水系,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夫差充满历史争议,他打败过越王勾践,名列“春秋五霸”之一,但最终却因为独断专行、好战喜功而国破身亡。《大运河开凿第一人——夫差》的作者、扬州运河文化学者姜师立认为,夫差尽管是亡国之君,但客观来说还是一位励精图治、有作为的君主。他的“首开运河”之功,始终没有被扬州人忘却。扬州古运河畔的邗沟大王庙供奉着春秋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庙前一幅楹联“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充分证明了扬州人对夫差的感怀之情。

扬州大王庙,供奉夫差和刘濞

  另一位在这套丛书中得到客观评价的是隋炀帝杨广。《隋唐大运河奠基者——杨广》的作者潘娟说,隋炀帝给后世留下刚愎自用、荒淫无道的负面印象,但同时他也是宏才伟略的一代雄主。“修建运河,贯通南北”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此后历代中央政府维持全国统一的政治格局提供了必要条件。据统计,在隋代大运河贯通之前,南北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在隋代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南北大部分年代处于统一状态。正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然“轻用民力”,但却造福了后人,其开通运河的功绩不能被否定。

隋炀帝杨广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对献计灭吕布的陈登(字元龙)不会陌生。真实历史中的陈登是东汉末年政绩卓著的广陵太守,也是杰出的运河人物。《江淮漕运通道开拓者——陈登》一书详细描述了陈登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的功绩。他重修古邗沟使其恢复生命力,并通过裁弯取直,缩短了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开陈公塘为运河补水,为汉末运河的复兴和江淮区域经济作出了贡献。

曾任河道总督的水利学家靳辅

  丛书还深入介绍了宋礼、陈瑄、靳辅等水利学家在大运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明代宋礼主持疏浚会通河,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使大运河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明代陈瑄在漕运实践中改革运法,管理漕运,将临时性的漕运总兵官演化为有固定职掌、有驻地、有属员的体制化流官,其开创的漕运制度一直影响到清代;清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靳辅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水利遗产和治河文献。

“跨界”治水,他们也是运河水利先驱

  刘晏是唐代的经济改革家,沈括是宋代的科学家,郭守敬是元朝的天文学家,张謇是近代的实业家,他们也出现在了 “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之中。

  四位名人看似“跨界”,实则对中国大运河居功至伟。唐代名相刘晏将漕运由原来的民间运送改为官运,实行水路直达运输,采用分段接运的方法,降低了漕运成本。他还发明了“囊米法”,全面推行袋装运输,对造船工匠和漕运船工由无偿的徭役制改为有偿的雇佣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造船和漕运的效率,因此被誉为“借助大运河理财第一人”;宋代的沈括在科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在水利工程方面,他疏导过沭水,修筑过圩田,勘测治理过汴河,独创了“分层筑堰法”,将河边的盐碱地变为良田;元代的郭守敬则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打通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也奠定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

  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他提倡实干兴邦,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 医疗、社会公益事业。 并不广为人知的是,张謇也是一位近代水利先驱。《近代大运河治理先驱——张謇》的两位作者羌建、庄安正介绍,张謇青年时就目睹过淮河水灾给民众造成的深重灾难,从此关注治水。他认为只有将治理淮河和大运河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他担任过江苏运河工程局督办,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水利高等学校——河海专门工程学校,长期组织人力勘测淮河、运河水文资料,并亲力亲为,组织策划水利工程,甚至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坚持在治水第一线。

  羌建和庄安正认为,张謇治理运河的实践,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强毅力行、知行结合,其思想内容和实践经验,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