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大运河”在大运河的两岸精描美好城市的新图卷

2019年10月12日 13:42:28 来源:新华日报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江南文化艺术节“诗意大运河”活动上,《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段)规划设计》正式公开展示。根据规划,苏州市吴中区将从生态、文化、经济等角度着手,规划打造以运河风光廊道、“文化聚落+城市客厅”等组成的“一廊、双心、四脉、八景”空间,通过山水基底修复、文博文创激活、两岸活力复兴,将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段)打造成为“感知吴中山水意蕴的景观长廊、凝聚苏式文化精髓的文博展厅、深耕多维城市服务的经济水脉”。

  作为运河苏州段唯一穿过城市中心的区域,吴中区这次对于运河文化带的规划建设备受社会关注。新出炉的规划具体思路和亮点在哪里?大运河吴中段的前世今生和现状如何?规划对吴中城市格局和城市功能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特邀规划设计团队相关规划专家和文史专家对方案进行解读。

  抓住“城市更新”机遇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运河城市的规划,向来与城市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城市格局紧密结合。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这是苏州早已谋定的目标,对于吴中区来讲,如何在这一目标中既承担相应责任,又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这是规划设计团队首先要解答的课题。

  为此,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苏州市规划设计院组成的规划设计团队,沿运河吴中段8.1公里横河和9.2公里纵河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国内外运河城市发展经验,立足运河吴中段“运河城市看台、吴中人文客厅”定位,在21平方公里范围展开规划设计。

  “通过调研发现,运河横穿吴中中心城区、地处苏州市南城门户区域、人口密集,聚集了大量风雅山水文化,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但这里老旧建筑多、建设成本高、运河水质较差、运河南北两岸城市品质差异等挑战也明显。”规划组成员、苏州市规划设计院规划一所副总工程师顾周琦介绍,优势和挑战并存,给规划带来难度,但机遇同样摆在眼前——当前,吴中区正在强化运河两岸,特别是南岸的城市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组提出“提升整个中心城区服务能级、承担综合服务职能”思路,把吴中运河文化带的打造和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并对应提出“涤清运河”“荟萃文博”“活力两岸”三大策略。

  顾周琦介绍,“涤清运河”策略主要侧重山水基底修复,分为排污治理行动、岸线提升行动,通过雨污水设施完善、腾退更新两岸低效用地、提升污染监控、排污整治等方式,结合运河风光带景观规划,全面软化岸线,增加海绵板块,近一步优化运河岸线生态环境;“荟萃文博”策略,以宝带桥这张苏州运河“金名片”,结合吴文化博物馆建设,打造运河文博聚落,并通过文化拾遗行动,深挖山水、名仕、商贾、艺匠文化,注重“非遗”文化传承和苏作文创产业导入;“活力两岸”策略,通过打造两岸交通新格局和特色商业形态模式,横向运河廊道转型生活服务,纵向运河廊道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升级。同时,全面提升运河交通支撑,助力提高路网密度。三大策略把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更新结合,也让运河对提升城市服务能力的作用大大突显。

  串起“吴文化”精彩节点

  为现代城市寻回“一抹乡愁”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运河的流经,为这片土地带来丰富的文化印记。目前,运河吴中段两岸,仅已发现的文物资源就有宝带桥、澹台湖、龙桥小镇、尹山小镇等大小40余处,也正是因为大运河,才让吴中木雕、砖雕、核雕、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目前这一段东西走向的吴中运河主航道,历史上并不存在,而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缓解苏州环古城运河的航运压力,把原有的一条小河加以扩宽,才形成了现在吴中段横运河。”吴文化学者,苏州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吴中区文联副秘书长施晓平介绍,和运河自身的变迁同步,城市的快速发展,也让两岸原有的诸多历史遗迹“不复当年模样”,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如何挖掘好,特别是展示好吴中丰富的人文底蕴,并使其充分融入文旅产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段规划设计的关键。

  侧重吴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了文史专家和规划设计团队的共识。施晓平认为,在恢复、保存部分“物质遗产”的同时,还要创新方式,为那些无法恢复的物质遗产和“非遗”找到一个展示载体,从大运河留下的历史印记中,为现代城市寻回“一抹乡愁”。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方案中有恢复部分历史古迹的计划,但多数还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丰富文化展示的载体形式。”顾周琦举例介绍,在规划中,设计了在澹台湖公园澹台湖做一个生态化的小山,在山上做一个建筑,可供人们登高远眺;在五龙桥设计以光柱的形式,意象化表达农耕时代苏州祭祀的盛况等等。

  除了“意象再造”,规划组还“跳出运河”,不局限于近岸文化载体的挖掘展示,全面串起吴中中心城区的文化遗存,以期配齐吴中城区文化旅游资源。于是,规划对运河两岸数公里以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打包”开发,通过“运河山水”“名人风雅”“匠心独运”“商贾崇学”4条文化丝路,把吴中横纵2段运河沿线32处文化资源串联起来,让“文化带”的概念更加强化。

  聚力打造“活力两岸”

  全面激活城市功能片区

  城市的规划,归根结底要以人们生活的品质提升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遵循。在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段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活力两岸”板块给人们勾勒出一个不一样的吴中中心城区未来。

  在规划组看来,打造“活力两岸”的首要任务,在于深耕中心城区用地存量更新,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最终,“一廊、双心、四脉、八景”空间方案被提出:“一廊”对应运河风光廊道,“双心”聚焦文化聚落和城市客厅,“四脉”覆盖山水、名仕、商贾、艺匠文化,“八景”点缀运河周边。其中,由位于横纵运河交叉口“澹台湖文化聚落”和由位于横运河南岸的“苏荟港城市客厅”组成的“两心”,无疑是规划的最大亮点。

  “澹台湖文化聚落”是澹台湖所在地,规划打造以登高远望、生态文博资源展示、停车交通服务为主的“生态山文化综合体”;修建以文博展示、商务会议服务为主的“新郭河展示馆”“结庐修学院”;打造以文化展示、体验学习、文创服务为主的“山水文博园”和以商业零售、餐饮服务为主的“苏作水街”等。

  “苏荟港城市客厅”则侧重沿岸产业转型。将依托苏州科沃斯机器人等科技类产业打造现代文创园区,并重现龙桥小镇新年祈福活动,打造山水帆影IP地标;特色酒店、银行、法律、产业辅导、总部经济等为主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以生活休闲、高端公寓为主的运河看台和运河水街等等。

  此外,规划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同时增加两个南北向(长蠡路龙西路、月浜街枫津路),一个东西向(花港路 善富路)过河通道,完善轨道交通,实现运河两岸畅行可达;补全整合停车设施,实现滨河区域可停可留;完善慢行体系,实现文化节点可赏可游……

  未来的吴中运河两岸,一个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片区将被打造起来。在远景规划中,蠡滨风情、东吴文萃、澹台苏坊、城郭闾巷、尹山寻踪、菱河水岸、吴淞溯源、斜港晓风等“八景”,也将以“古今对话”的形式,为吴中中心城区呈现更加饱满的业态,一幅美好城市新图卷也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