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一千年前的大运河就有反腐利器了!

2022年05月06日 15:35:32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机会经常设置不同的图案或数字作为解锁密码,以保护个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聪慧的先人们就发明了密符,作为漕运监察的秘密武器,不仅能有效防止“踢斛淋尖”(注:旧时盘剥百姓、多收赋粮的一种手段),还能保证粮食运输安全。

  究竟有多神奇,一起来看看~

 

  这把绘有密密麻麻符号的神秘折扇,起何作用?这得先从大运河聊起。

  运河应“运”而生,以“运”得名。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运河的繁华,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漕运帝国。

  漕运繁忙的同时,与之相随的隐患也日益凸显。为了防止在漕粮验收转运间作弊,便出现了军粮经纪。军粮经纪从千年漕运中产生,完备于清代。他们并非官吏,而是经过官方认证的验粮收粮人。

  漕船一路行来,粮食霉变、私卖官米已属不良,掺沙用药更是令人发指。这些问题要逃过军粮经纪的火眼金睛,唯有用银子蒙混过关。按当时规定,每收兑一石漕粮,运丁就要支付22文银,经纪一次就可贪污很多。

  坐粮厅(清代户部仓场衙门特设的官署)为了加强管理,将100个密符绘制在这把折扇上。这100个密符,也代表着100个军粮经纪。

清代“军粮经济密符扇”和验粮盘

  每个密符都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绘的是符号的形状,简称“符形”;下半部分用楷书注明符号的名称,简称“符名”。

  这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有的如“斗”,有的如“鱼”,有的如“十”。其实,每个密符都是由最早担任军粮经纪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是浑名绰号所创制。

  外人无法解读,而且唯一专用,可以防伪防弊,类似现在的“二维码”。

  这些密符只是代号,与姓氏无关,但都得到了官家的认可和备案。密符一旦登记到密符扇上,就不可以随意变更了。

  漕粮运到码头后,由军粮经纪进行查验,只有质量和数量都合格的漕粮,才会被装入布口袋中,由查验的经纪亲自在口袋上,用“福炭”(上好的木炭)画上自家的密符,也称“戳袋”,表明这袋漕粮的质量已由某家经纪负责。

  用“戳袋”画符的方法,只画符形,不写符名,局外人见了却不知何名。即便知道何名,也不知是谁家的,算是双重加密了。

  这样既保护了军粮经纪的真实信息,又起到防弊的作用。漕粮入库后,官府还会抽检,如发现问题,便将粮袋上的密符与密符扇上的密符比对,按图索骥最终找到验粮的经纪,追究他的责任。

  通过运用密符扇,在漕运这种重大经济活动中,明晰了登记、验收、画符各环节的权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和监督倒查机制。

  密符扇,不仅是明清时期漕运管理的见证物,也是监察官员巡查经纪、迅速锁定腐败分子的“秘密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漕弊”行为,也因此成为大运河漕运历史的一段佳话。

  部分资料来源丨《中国水利报》第5065期《反腐利器“密符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