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过大年,这些运河城市的民俗亮了

2022年01月28日 14:45:38 来源:中国大运河

  一方水土 一方风俗

  对待过年这件喜庆事儿

  除了吃饺子、逛庙会等“标配”

  各地还有很多独属的有趣的习俗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两岸

  百姓们欢度春节的方式

  更是被赋予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从年里

  能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运河

  北京:吃隔年饭

  不少老北京人,吃年夜饭还保留着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晚上12点之前,要专门留出一碗饭,放到年初一吃。这饭就叫“隔年饭”。

  这个隔年饭,最好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一起煮,白色的大米,金黄的小米,俗话叫“二米子饭”,寓意“有金有银,金银满盆。”

  吃了隔年饭,代表一年的粮食吃不完,留到了第二年继续吃,博个“年年有余粮”的好彩头。

  天津:除夕夜戴红花

  过年普遍喜红,贴红花、穿红衣、挂红灯笼……在天津,这抹红色,被佩戴到了头上。

  “小子要炮,闺女要花”。天津的女子,每逢过年,便格外青睐红色的绒花。每年的除夕夜里,不管是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还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都要佩戴绒花。

  此外,早些时候天津人出门拜年,还喜欢送上一盆鲜花,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天津人对花的喜爱,从年俗里尽显。

  邯郸:扔愁帽

  在古城邯郸,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和热热闹闹的除夕欢庆活动不同,扔愁帽是一个静悄悄完成的仪式。除夕夜里,夜深人静之时,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将自己经常佩戴的旧帽子拿出来,扔到大街上去,到年初一天亮扫街时,扫到路边墙角的旮旯里,等到正月十五将帽子烧掉。

  扔掉愁帽,扔掉烦恼,旧愁去,新喜来,这个特别的仪式里,藏着当地百姓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希冀。

  济宁:起个“超级大早”

  在济宁过年,要起个大早。大年初一上午四点钟,全家人都要起床,穿新衣,放鞭炮,下水饺吃早饭,之后出门拜年。

  在微山湖,“水街人家”的春节是伴着运河水过的。春节少不了的一道菜,是风干鱼,这道菜最后一道工序是系红绳,寓意新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早些时候,微山湖的渔民会划着小船与亲友邻居互赠鱼灯,现在,更多的变成了送春联、吃食等。

  扬州:吃橘子走大局

  春节里,扬州的饭食处处都有谐音梗。团圆饭里的水芹菜,内芯是空的,寓意“路路通顺”;粉丝细又长,如过日子一般细水长流;豌豆,在很多老扬州人的方言里,读为“安豆”,代表平平安安……

  最有意思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会在床头放苹果和橘子,年初一吃掉。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橘子的寓意,则属扬州特色,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由于“局”与橘子的“橘”谐音,橘子这一黄澄澄的水果,就成了欢度春节的必需品。

  苏州:抬猛将

  在苏州太湖一带,有抬猛将的习俗,猛将能护佑当地生活顺遂,风调雨顺。在苏州,有的地方“抬猛将”从大年初一直到初六,有的地方将正月十三,也就是“猛将神”的诞辰日,看得尤为隆重。

  抬猛将的节日里,各地民众一大早抬着猛将巡游村寨来“贺年”,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在一些村镇里,会拿着猛将的“帖子”,村里之间“互访”,实际上是互相拜年。

  在不少当地人心中,猛将还是一位“集富济贫”的大英雄,有的村镇还将这种精神延续到了实际行动中,定期开会,募款救济贫困家庭。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吕洁 图 | 来自大众日报、现代苏州、中华网、苏州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