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宿迁这场“头脑风暴”交流会干货满满

2020年12月19日 06:49:54 来源:速新闻

  宿迁是历史悠久、河湖灵秀的好地方!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境内有隋唐时期的通济渠,有元明时期用作漕运主航道的黄河故道,还有清朝初年为“避黄行运”而开凿的中河,分布着丰富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2月18日,来自大运河沿线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宿迁相聚一堂,共商保护好大运河,建设一条致富河、幸福河的方法与策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探索路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出席开幕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01

  把大运河宿迁段建设成为示范段和样板段

  王昊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和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情况。他说,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近年来,宿迁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系统谋划、科学施策,遗产保护有力有效,文化传承持续深入,资源利用充分开展,环境改善成效明显,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昊指出,此次峰会既是深入践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应时之举,也是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的思想盛会,有利于加强大运河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大运河沿线城市更好融入国家战略、更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们将积极用好本次峰会的智力成果,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方针,全力建设更具文化魅力、更加生态绿色、更加美丽宜居、更加繁荣富裕的大运河文化带,努力把大运河宿迁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示范段和样板段。

  夏锦文在致辞中对峰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他说,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阐释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学术使命。本次峰会的举办旨在搭建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高端平台,汇聚研究力量,共同学习、贯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要求,共同探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共商建设致富河、幸福河的路径和方略。希望通过此次峰会,能促进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学习,真正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推动建设一条致富、幸福的大运河提供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

  开幕式上,通报表扬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2020年度分院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向分院获奖专家代表颁发了证书。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陈爱蓓主持开幕式。

  02

  让大运河文化“经典永流传”

  在这场峰会上,专家和学者们还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论坛、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研讨交流、分享智慧,多维度、多视角地解读阐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南北贯通,古今交融,成就了大运河非凡的文化格局与气度,也孕育了大运河沿岸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那么,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如何守护好这些遗产,让大运河文化“经典永流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谭徐明认为,大运河遗产保护要以运河水道、闸坝枢纽保护为核心,通过加强对具有代表性的闸坝工程、运口工程遗址区的保护与利用,带动沿河村镇振兴发展。同时,还要纠正大运河沿线过度开发和过度园林化趋势,避免建设性破坏。

  针对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工作,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与园林分会副理事长朱光亚也有自己的思考。“大运河文化带遗产在展陈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真实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之外,还要有立足未来发展的反思精神,要有比较眼光下冷静的剖析和介绍,要增加近现代大运河运营管理中的中西方文化分析,要提倡建立在科学求真基础上的考古和历史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新的历史诠释。”朱光亚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被纳入其中。关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具体举措,各地代表也有自己的见解。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讲述‘中国故事’,因此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研究‘演员’是谁?‘舞台’在哪里?‘剧本’是什么?”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分院办公室主任姚秀利说,“在建设过程中,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找到合适的文化空间,做好文化的弘扬和遗产的保护利用。” 

  文化是大运河的灵魂,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灵魂。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姜师立提出,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其中一条路径就是要坚持文化引领,发挥城市特色。“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内涵丰富,有漕运文化、船舶文化、饮食文化等多种形态,要用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引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除此之外,姜师立还指出,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要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坚持点面结合,协调推进;坚持还河于民,弘扬园林文化;坚持文旅融合,打造国际运河旅游;传承运河文化,建设美丽江苏等。

  03

  挖掘历史文化,深刻书写城市运河内涵 

  宿迁是一座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始终相互依存的城市。从“泗水行运”到“汴泗并流”,从“借黄行漕”到“避黄行运”,一直到近现代以来大运河的衰落与复兴,宿迁均为大运河沿线的主航道城市。目前,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撰写的《宿迁运河史》已完成初稿。听完了全书主体框架和主要亮点报告,各位专家学者有何建议呢?

  “总体而言,全书史料引用真实,论述准确,文字表达流畅,章节编排合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副院长沈山建议,在近现代运河史中细化深化对整个宿迁运河史的研究,在绪论部分明确表述大运河宿迁段在大运河历史中的地位,突出宿迁运河史的独特价值。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农业文明分院副院长王思明说,宿迁运河史的研究、撰写是一个取舍性的工作。根据大运河宿迁段变迁的特点,要注意到:宿迁运河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文化,也应该包括宿迁地域内全部的运河文化,比如乡村文化等。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之外,还应考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体系。对于河道历史变迁的系统分析上,可以研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受到运河的影响,以及民间传说等文化现象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分析。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正式成立

  此次峰会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正式成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

  该联盟旨在加强社会各界关于大运河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定位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交流平台,共同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学术研究及实践发展。联盟将围绕主题联合开展研究、评估、培训和研讨,搭建全国大运河流域多方合作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有效的联盟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创合作共赢新模式,共同推动把大运河建设成为幸福河、致富河。

  仪式上宣读了《关于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的倡议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淮北师范大学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等六家联盟机构代表共同举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