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上演“运河非遗大集” 非遗活化为运河文化赋能

2021年10月25日 16:50:41 来源:无锡日报

  深秋时节,华灯初上,乘船从运河汇出发前往大公桥,一路风景,一河璀璨,美物和美食在此汇聚,一幅300多米长的全息光影秀,在“水”“运”“诗”“画”的时空对话中,将人们带入“非”常精彩的“锡”式生活。10月22日晚,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系列活动“运河拾遗”实景演出、运河非遗大集、非遗美食汇“登场”亮相,邀八方来宾畅游甜美运河,乐享非遗之魅。

  “古运河水流南禅钟悠悠,从古流到今从冬流到秋……”缓缓流动的小船上,身着江南民间服饰的歌者们唱响了《古运河之恋》,诉说着对运河的眷眷之情。沿着运河,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教音乐《水月莲韵》、省非遗项目大头娃娃舞等演出逐一呈现,运河之眼旁的多媒体展示《盛世良宵》和实景舞蹈《古窑雄风》,再现了运河畔的生产生活……市民游客在“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聆听运河往事,体验沉浸式实景表演,品味江南水乡之夜的美不胜收。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聚集一起的非遗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勃勃生机。从大公桥到清名桥,街中央,一个个摊位铺展开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各地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指尖上的“芭蕾”。当天早上9点开始,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就稳坐摊位,他带来的绒花手工艺品推陈出新,时尚精致。第一次在无锡古运河畔展演,赵树宪直言,“这里跟夫子庙有一拼,但又更具无锡特色”。运河非遗大集上,全国百家非遗保护单位及非遗相关文化旅游企业,精选了非遗名品、热销商品及非遗文创集中展示。

   非遗的品类中,美食制作技艺永远是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一种。从清名桥往南到南水仙桥,一路上,大运河沿线省市的60家非遗美食相关企业及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现场制作、销售各地美食。老北京糖画、西塘八珍糕、浙江天台打糕、常熟叫花鸡……非遗美食盛宴邀您赴一场舌尖上的“芭蕾”。

  延伸阅读

  非遗活化为运河文化赋能

   10月22日起至24日,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相约无锡。在无锡市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以运河绝版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轴线,将汇集全国近百个非遗项目,一展各地灿烂的民间技艺和悠久文化。

   运河和非遗皆是“活”的文化遗产,如何活化利用非遗,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随运河更好地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NO.1

  为非遗文化搭建厚重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一个适宜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逐渐形成。

  “各地的技艺和好物在无锡古运河畔汇集,匠人匠心在这里可以一网打尽。”旅游体验师默然说,行走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看到有杭州的张小泉、扬州的谢馥春、漳州的片仔癀、成都的采耳……当然,更能感受惠山泥人、锡绣、锡剧、新万鑫银丝面、穆桂英美食等无锡非遗。惠山泥人传承人赵建高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开泥人店已有多年,他看重的就是运河文化带来的集聚力和吸引力,而他的泥人店也从单纯的售卖泥塑作品发展到了非遗培训基地和手作体验点。“不仅自己发展,还能更多机会和外地非遗交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了。”赵建高也期待,借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有更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能来无锡发展,为运河文化赋能。

   据悉,此次非遗大集上,从大公桥到清名桥,来自全国100家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相关文化旅游企业、精选非遗名品及非遗文创在此汇集。再往南到南水仙桥,大运河沿线省市非遗美食及其传承人,在现场以制作、直播等形式,全方位营造非遗美食消费体验新场景。

  NO.2

  让活着的遗产融入生活

   运河文化具体的呈现和表达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非遗“活起来”,更“火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景区、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

   每逢节假日,细腻优雅的清曲从祝大椿故居内传来,今年以来,无锡天韵社组织的昆曲雅集为故居增色不少。“演出效果很好,观众反馈很多。”社长陈倩也找到了一个最佳的非遗展示平台。“以前去故居的机会很少,现在经常都‘泡’在这里。”“90后”小玉告诉记者,祝大椿故居里有非遗剧本杀,她的江南丝竹课也在这里完成。通过引入锡剧、江南丝竹、古琴、昆曲等音乐类非遗项目,名人文化、运河文化和非遗传承紧密相连。

   除了利用场馆空间打造非遗场景,古运河度假区还设计了非遗美食之旅、亲子之旅、研学之旅等非遗线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了富含非遗元素的古运河灯光秀、光影秀、实景演出,“原来非遗还能变得这么美”, 网友“虫二书生”的话说出了来锡游人的心声。

  NO.3

  构建运河文化新实践

   运河非遗产品如何对接现代消费市场,是实现传承保护非常重要的发展课题。如今,年轻人渐渐聚集到古运河度假区体验非遗。“现代人对非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非遗产品要满足这样的新需求。” 江苏江南古运河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亮说,兼具旅游功能,历史文化街区进驻了很多创意十足的年轻国潮品牌,既贴近生活又极具设计感,美术馆、博物馆在街区内也是一应俱全,非遗文化在这里获得了创新土壤。在“歪歪楼”所改建的运河有礼文创集成店内,赵红育合作款“清名桥”精微绣、赵建高“惠山泥人”系列、吕俊杰督造款“醉江南”一应俱全。“传统非遗在与新潮设计的碰撞中,寻找到了‘新灵感’,运河非遗文创走向现代人生活的脚步也在加快。”许亮说,如今与非遗传承人通过定制、联名、共同开发等形式设计非遗文创达100余款,今年还将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的“阿福阿喜”IP开发成“福喜梁溪”系列文创。

   非遗文化是运河明珠,承载着运河基因,让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非遗项目、线路和产品等多种方式,无锡营造出了非遗传承创新的良好生态,也让非遗传承人和各地非遗在这里找到了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空间。“非遗不是静止的,如果没有与当下生活连接,就容易走向濒危,推进非遗融入街区,让居民、游客共同加入保护和传承行列,无锡可以成为运河文化发展的创新示范。”中国旅游院院长戴斌说。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