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敲()抛()烧(),“河”边城市花式过元宵

2022年02月15日 16:55:54 来源:现代快报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

  上元节,怎么过?看花灯,吃汤圆……除了大众所熟悉的这些,在运河城市,还流传着诸多相对“小众”但很有趣味的风俗。

  烧田蚕、摸门钉、抛刷把……从各地节日仪式里,可以看到一个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大运河。

  北京:摸门钉

  摸门钉,是老北京人过元宵节特有的习俗。这项祈福活动只限女子,男子不能参与。

  在北京,城门、宫门、王府大门上,都能看到圆圆的门钉,元宵节只有摸正阳门,也就是老北京城正门的门钉,才作数。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北京城里的妇女们会赶到正阳门,摸一下门钉,未婚的祈求早日觅得佳偶,已婚未育的,祈求能够早得贵子。

  沧州:遛百病

  遛百病,也叫走百病,在沧州,这项习俗至今还流行着。

 

  遛百病的时间一般是在正月十六,大家带着节日的喜悦,结伴出门游走,祈求把身上的疾病和不适全部“遛”掉,新的一年,平安健康不生病。

  “遛百病”的人,往往会提前在口袋揣入一些硬币,走在街上,不时扔掉一两个。这些硬币被赋予了双重意义:丢掉时意味着霉运也跟着丢掉了,落地后硬币摔成福气,捡到硬币的人,等于捡到福气。

  济宁:微山湖舞龙灯

  在济宁,元宵节这天,最热闹的活动当属微山湖渔民舞龙灯。

  表演时,声势浩大,有手拿大珠的,有扮演雷公电母的,有拿火琉球、药筒的,两侧还有人鸣放鞭炮,烘托气氛。而众人目光的焦点,无不集中在威风漂亮的大龙灯身上。

 

  龙灯用竹子扎成,龙身由金、银粉绘制,一人手拿火琉球,引动龙灯,舞龙人在一阵阵喝彩声中,健步如飞,左右腾挪,将龙身舞出各种动作,随着火炮响起,火星溅飞,像是晶莹的水珠洒在鳞甲遍布的龙脊之上。此时大人小孩无不鼓掌叫好。

  这样精彩的演出,可以持续两个小时,让大家尽情狂欢。

  开封:敲盘鼓

  在开封过元宵节,有这样一句俗语:“无鼓则瞎”。就是说,如果没有敲打盘鼓的声音,就如同过元宵节少了点睛之笔,甚是遗憾。

 

  开封盘鼓又叫开封大鼓,它的历史由来已久,是在开封土生土长起来的艺术,富有感染力的鼓音,能燃起当地人的生活激情。“击之如雷,动之如涛。鼓中有舞,舞中有鼓。”

  元宵节这天,开封少不了盘鼓表演。壮汉们赤膊上阵,在令旗指挥下,复杂有力的鼓点响彻大地,在浑厚的鼓声中,过去一年的疲惫烦恼悉数消散,人心振奋,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徐州:抛刷把

  在徐州一些地区,旧得不能再用的刷把,免不了要在元宵节“绽放”一次,变成熊熊燃烧的小火把。

 

  刷把,就是家里刷锅用的工具,磨得只剩下刷头了,就不能再用。节日之前,当地孩子们开始四处收集用旧的刷把,到了十五这天晚上,将刷把拿到安全的空地,点燃后扔上天空,落到地下后再次抛扔,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此起彼落,热闹极了,有的孩子嘴里还会念叨:“刷把子,琉璃灯,老和尚帽子大窟窿。刷把子,琉璃灯,一颗秫秫打半升。”

  苏州:祭猛将

  在苏州,流传着一些和农事相关的元宵节习俗,祭猛将是其中之一。

  相传,猛将出身于穷苦人家,受到后母的苛待。从小就命苦的他,始终保持着正直善良的内心。后来,受到后母挑拨,猛将的父亲将他赶出家门。猛将漂泊在外时,有一天看到蝗虫啃食庄稼,便将它们赶到海边,庄稼获救了,猛将却失足落水而亡。

 

  老百姓感念他的善行,设立猛将堂,每逢正月十五,就会到猛将堂里点燃几十斤的大蜡烛,务农的老百姓会祈求新的一年田地丰收,没有蝗灾。

  湖州:烧田蚕

  烧田蚕,“照田财”。在浙江湖州农村,正月十五太阳落山后,大家来到田野,开始这项节日活动。

  “村农以长竿燃灯插田间,云祈有秋。焰高者稔,谓之照田财。”

  其中有一个甩火把的环节,大家一边甩一边喊:“火把甩向南,今年收得好田蚕。”“火把甩向西,亩亩收得三石米。”……火把越旺,代表来年收成越好。

 

  烧完田蚕,还会敲鼓压蜃。元宵节前后,家家户户鼓声不断,谓之压蜃。相传,古时湖州水患不断,抱朴子葛洪发现了水患是由蚌精(蜃)引起,要除水患,需要在冬春交接之时敲起震天响的鼓,来压制住蚌精。元宵节压蜃的风俗因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