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运河撑起了司法保护伞 浙江五地法院联合签署协议

2020年07月31日 15:04:2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7月30日,嘉兴、杭州、宁波、湖州、绍兴五地法院联合签署《大运河(浙江段)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工作协议》并发布《保护大运河倡议书》。

  据了解,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战国时代,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并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大运河保护既涉及较强公益属性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又涉及具有较强市场属性的旅游、水运等产业发展问题。”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加强大运河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是服务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协作协议,五地法院将在加强审判事务协作,构建横向和纵向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的一站式跨域诉讼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裁判规则统一,沿线法院继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完善“三合一”审判机制;加强审判资源共享,联合探索打造“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共同设立环境司法联合修复示范基地四个方面开展司法协作。

  下一步,五地法院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一站式诉讼服务,构建资源、信息共享,人员互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大运河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格局,为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当天,与会人员还现场考察了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它处于南太湖与京杭大运河的连接点,规划面积为696.48公顷,拥有丰富的湿地类型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在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孕育下,形成了独特的渔俗文化、稻作文化、丝织文化、荷文化和桥船文化等,支撑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