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湾史记》:一个运河村落的史记

2021年07月30日 16:21:25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的各种城市传记次第而来,叙写大江南北。与此同时,关于乡镇村落,也是文本多多,如《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一个乡村在中国》《乡村笔记》等。说乡愁,叹过往,似水流年,感慨今昔。说得多了,是否也会出现审美疲劳?《高湾史记:一个运河村庄里的时代流变》是去年底出版的一本书,最近,随便翻阅,竟有相见恨晚一睹为快之慨。

  《高湾史记》是写宝应氾水镇隶属的一个曾经唤作高湾的小村落。就是这样一个非典型的、也没有多少历史名人的村落,作者却以饱满的激情、纵横的笔触,展示出了运河边上的这一个村落的古今由来,这一个村落的生生不息,这一个村落的烟火万卷。深情回眸结合理性观察,作者的确写出了时代的流变、岁月的递嬗、生命的赓续、人间的沧桑。

  《高湾史记》这一文本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清醒的结构把握与舒缓有致的叙事能力。作者把自己的乡村“史记”分为风、土、人、情四大板块。风,说历史,从古到今;土,谈故事,地理空间,似水流年,桑田沧海,令人感慨系之;人,说苍生,话命运,线索分明,上学,参军,留守,星散,出外谋生,条分缕析,言之有物;情,在四个板块中最为丰满,有四季春秋,有生命大义,有人间真情,有故土的四时八节,有乡梓的人情世故,有自己复杂多元的五味杂陈。在这样的大致分类之中,作者俯瞰这小小高湾,神思飞越,无拘无束,不管是京杭大运河的南北奔流,还是自春秋战国迄今的沧桑流年,作者都能收放自如娓娓道来。站在高湾这一小小的支点,领略的是高湾里的中国乡愁和气象万千。

  作者并没有把故土家园抽空背景一味诗情画意为世外桃源。在《消失的乡约》中他不无辛辣地写道:常常为了几尺地、几棵树、一只鸡,甚至一次白眼、一句不好听的话,不管不顾,大动干戈,轻则骂上几句,严重的就会跳高打斗,让年幼的我们心惊肉跳,噩梦连连。后来我在街上看小人书,看高尔基的《童年》,觉得陌生而熟悉……童年的我毫无安定感,只是隐隐觉得,我不属于这里,运河帆影远逝的那一头肯定还有更大、更适合我的地方。

  作者还写到了不少村里人的命运结局,也写到了自己这一阚姓家族的大致流变,散枝开叶,如开出租车的大弟弟、到日本做厨师的小弟弟,还有与父亲磕磕绊绊一生的母亲,更有同学成晓明之死,都是洗尽铅华不事雕琢的好文字。作者还特意提到,村人吵架的理由各式各样,但是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自己的房子盖得高人一等,在路边栽了一棵树,在田埂上多种了一垄菜,借了的东西不还……作者笔下的乡村“史记”,并不是一味评功摆好、田园牧歌,也是有是是非非,有时甚至剑拔弩张,这才是乡村真实图景的一个真实侧面。

  在《高湾史记》的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之外,看得出来,作者还是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与长期的文本积累。作者对诸多过往人事的留意,诸如子婴河的来历、袁术的坟墓与隋炀帝的陵寝,甚至还有柳堡的故事、乔家闸之曲折等。作者说“砍饭”,说“哈酒”,说语言与地域,说这一方水土的歌哭哀乐生老病死,说阚止的命运起伏,都是细细揣摩,字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