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游古运河,请到无锡来!

2020年08月25日 07:44:15 来源:情调无锡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自吴王夫差伐齐凿邗沟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版图上与长城形成了纵横相向的两大人工奇迹。

  ▲大运河无锡段航拍图

  无锡古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与元代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北接长江,南达太湖,纵贯无锡城区,环形河道勾勒出无锡“龟背城”的历史空间格局,形成了“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奇景,也孕育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奇迹。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6公里形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是文字记载江南运河最早的段落。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运河进行农田灌溉和物资运输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末时期,周部落首领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奔吴(今无锡梅村一带),将北方先进文化带入江南吴地,教民耕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泰伯兴修水利,开凿了西通太湖的伯渎河,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伯渎河,无锡人称“伯渎港”,又作百渎港。这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也成为学界溯源中国运河“第一撬”的由来。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国大运河遗产区界碑

  大运河无锡段是京杭运河历史风貌保持最完整的区段,也是中国大运河的精华部分。历史上的京杭运河无锡段穿城而过,后城中段填塞,但南门段保留了下来,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而伯渎港已有3000多年历史,两条古河在清名桥交汇。

  可以说,大运河无锡南门段是古运河精华中的精华,特别是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长约6公里的河段,虽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日军侵华时期的破坏,但两岸民居倚河而建,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庙、古碑、古街、古窑、古民居、古驿馆这些物质载体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淳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无锡版“清明上河图”。

  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曾说,无锡南门水弄堂这一段已经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文化建筑遗产”。“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这十个字,也是对大运河无锡段的至高赞誉。

 

  ▲大窑路窑群遗址

  “天关”、“地轴”运河“三墩”

  2014年6月22日,对于中国大运河来说,是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中国单独申请的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无锡城区段河道计112公里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水弄堂计1.6公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无锡运河上有著名的“三墩”,即黄埠墩、江尖渚和西水墩。

  黄埠墩又被称作“天关”,自古以来,曾先后有四位宰相和三位皇帝登上过黄埠墩。

  江尖渚是一座比黄埠墩大几十倍的岛屿——江尖渚。无锡人有句老话叫“江尖上,团团转”,风浪大时,小船在浪尖儿上打转的现象。

  而西水墩被称为运河无锡段的“地轴”,是梁溪河与古运河交会的地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

 

  ▲运河无锡段的黄埠墩

  无锡作为闻名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运河“三墩”附近也曾是无锡米市最兴旺的地段,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米行,最多时候达150多家,舟楫往来,商客云集,行人熙攘,繁华异常。今日“三墩”虽已经不复往日米市盛景,却是泛舟运河不可错过的历史遗迹。

  “欲游古运河,请到无锡来”

  作为中国活态运河博物馆,无锡运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名闻遐迩。

  市外事旅游部门曾以“欲游古运河,请到无锡来”的宣传口号打入国际旅游市场。一时间,中国游客纷至沓来,争睹无锡大运河“江南水弄堂”的桨声灯影,国际友人盛赞无锡古运河之旅为“神奇的旅游”。日本著名作曲家、歌唱家中山大三郎、尾形大作创作的《清名桥》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清名桥图@林一

  (来源:情调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