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吴嘉元:打造全新城市IP,苏州“运河十景”有潜力!

2021年01月20日 16:19:44 来源:看苏州

  “在座的各位,请给苏州‘运河十景’180秒!”  今天(20日),在“为推动苏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专题座谈会上,来自侨联界别的苏州市政协委员吴嘉元,为一周前火热发布的苏州“运河十景”打call,带来了有关挖掘运河文化的建议。

 

 

  苏州”运河十景“,将被打造成为苏州地标级特色景点,它是“江南文化”的串串珍珠,呈现出大运河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但在我和市政协常委沈晋华共同调研时发现,苏州‘运河十景’中,除虎丘塔、枫桥夜泊、平江古巷、水陆盘门等处游客数量较多外,其他几个景点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吴嘉元告诉记者,“我们还发现,苏州普通市民,即使是平江历史街区的商户,或是盘门一带的居民,也并不是十分清楚自己常年生活居住或生产经营的地方,属于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可见大运河文化带的推广力度尚欠火候。”

  此外,中国现存桥身最长、孔数最多的古代连拱石桥“宝带桥”,也只是在桥的入口处才能看到标志牌,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远道而来,却往往因为路线不熟找不到入口而扫兴而归,导致“宝带串月”的独特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藏在深闺人不识”,人气也并不旺。

  “我们曾在‘宝带桥’景区随机问询了10位游客,多数游客表示难找,同时,他们希望了解的建筑史料、文化典故、美学价值,宝带桥在大运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等等,景区内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展示。”吴嘉元说,“又如‘横塘驿站’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为数不多的水陆两用驿站,也是古代苏州驿站的代表,历经沧桑一度破败。虽然进行过抢救性修复,至今依然鲜有人气,令人遗憾。”

  在吴嘉元看来,绵延80公里的大运河苏州段,越来越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亮点与核心。但它先后流经相城、高新、姑苏、吴中、吴江五区,苏州“运河十景”也因散落在不同区域,受到不同辖区、不同部门管理等的影响,各景区景点在对外宣导等方面也参差不齐。对此,委员们提出了3点建议。

 

  统一包装,打造整体IP

 

  苏州“运河十景”作为“江南文化”一项重要的品牌工程,应该策划设计属于“运河十景”的宣传介绍展示标识,进行统一的包装和推广,对内融入苏州市井烟火,对外作为城市发展新地标。

  “比如在看苏州新闻客户端就能举办线上征集苏州‘运河十景’logo的活动,这样既可以扩大其影响力,又可以加深大家对‘十景’这个集群的印象,它们虽然分布在不同地方,但是文化内涵却是一体化的。”吴嘉元说。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苏州“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契机,在苏州“运河十景”的建设中,借鉴上海“进博会”等国际化展会的数字平台经验,同步打造沉浸式VR观展在线展览系统。通过数字化3D、在线VR云展,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让国内外游客能通过虚拟空间走进苏州“运河十景”并产生互动交流,全方位重现大运河文化的苏州风采。

 

  文创旅游,双管齐下

 

  打造旅游产品、文创产品,是文化推广极为有效和接地气的方法。

 

  吴嘉元认为,可以设计开发“运河十景”经典旅游线路和特色文创产品,通过苏州旅游总入口等权威平台进行推广,打造到苏州必到之热力“打卡点”,吸引四方游客亲身实地感受大运河文化,同时也能“记得住”、“带得走”、“易分享”。

 

  集体打造,各具特色

 

  虽说苏州“运河十景”的IP需要整体化打造,但十个景点终究各具特色,还是需要深度挖掘,并且和市民游客的需求结合起来,紧跟潮流,有时代特色。

 

  比如枫桥夜泊的“素食文化”,横塘驿站的“邮文化”,浒墅关的“活码头”、平望的“四河汇集”等等,让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了解苏州“运河十景”、喜爱“江南文化”品牌,乃至参与到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中。

  “十个景点一旦有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就可以举办相关活动让大家参与和打卡,用大量的互动使苏州‘运河十景’热起来。随之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线上‘随手拍’活动,大家带上话题,让苏州‘运河十景’有更大的知名度。”吴嘉元说。

 

 

  发言中,吴嘉元呼吁,大家都来关注和关心苏州“运河十景”:“争取把它打造成为苏州的新地标!”

 

  (来源:看苏州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