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融融,尝一口“运”味春鲜

春日尝鲜
立春过后,春菜便开始集中上市。南京人的“七头一脑”、镇江的秧草烧河蚌、南通的杨柳摊饼、淮安的爆炒螺蛳……充满生机的翠绿布满餐桌,运河边的城市春意萌动。

                                                              南京

江苏人对春菜的喜爱可以用“视若珍宝”来形容。对南京人而言,野菜就是春天的硬通货,俗话说得好:“南京人,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

南京人吃春菜也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即“七头一脑”: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枸杞头、豌豆头、苜蓿头、小蒜头和菊花脑。

                                                      菊花脑
                                                               马兰头

香椿头

荠菜

春天南京人的餐桌,若是用心搭配,一定是勃勃生机的。马兰头是不可缺少的清新味道。起个大早,在菜场里买上一小份还沾着露珠的马兰头,回家腌渍、沥水、拌上香干粒,佐以麻油,食用盐,就变成了一盘香喷喷的凉拌马兰头。

小时候接受不了的味道,长大后却变成了乡愁。香椿头炒鸡蛋,又香又怪,配上白米饭,那叫一绝。还有荠菜,南京人最热衷的吃法是荠菜春卷或荠菜大馄饨。荠菜中和了肉的油腻,野菜特有的鲜味会温柔地绕在舌尖徘徊,过好一会儿才渐渐消失,回味无穷。

南通

南通人在初春时节爱吃一种叫“黄花儿”的春菜。“黄花儿”其实就是苜蓿头,也叫草头。因为开着黄色的小花,南通地区的人一般称之“黄花儿”。

从田间地头新鲜采摘的“黄花儿”,洗净、控水、剁碎,加上大蒜以及辣椒一起炒米饭,饭还未出锅,远远地便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味。

苜蓿头

‍杨柳摊饼,土生土长的如皋人都懂的美味。用勺子舀上一勺儿面,倒在热好的锅内,慢慢转动锅子,让面在锅里形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再用文火慢慢烘,烘制的时候在锅内淋上一点油。

待两面都烘成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尝一口,整个人都似乎被包裹进了春天的气息中!你家一次摊几锅才够吃?

镇江

春天了,不尝点河鲜怎么行?秧草烧河蚌,一道看似普通,却能鲜掉眉毛的家常菜。

镇江的秧草其实就是苜蓿头、金花草,富含维生素、氨基酸,有降血脂、清内热的功效。老一辈扬中人都把秧草叫做“三叶草”,曾经还是食物匮乏时代的“救命草”。

扬中水资源丰富,60后、70后、80后都有小时候下河摸河蚌的经历。或划着小船、或摇着木桶,哧溜一下扎入水中,在岸边的淤泥中来回摸索,就能收获大大小小的河蚌。

用餐刀破开河蚌,挖出肥肥的河蚌肉,再用刀的边沿给河蚌肉来一顿“千锤百炼”的敲打,清洗干净、下锅烹饪,和秧草一起,组成独属春天的舌尖美味。

一口河蚌肉,一口秧草高汤,别提多美味了。

苏州

苏州锦溪人会在初春时节专门去挑一种叫“将军头“的野菜。这种野菜,主要用于打浆成汁,似浆麦草一样,但汁要比麦草多,还更香,多用于做青团子。

但锦溪人则喜欢用它来做一种塌饼,是这个季节最好吃的家厨点心。野菜挑回家后,捡掉老叶剪去老根,洗净后放在缸里,散入生石灰,拌均,再压上石块,待一星期左右,取出洗去石灰水,放在容器里捣成浆。

做将军头塌饼时,把浆拌入米粉里,无论锅贴,蒸,煮,都很好吃。塌饼呈草绿色,咬上一口,满满香草味。

淮安

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节,人们也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潜水的食材。

在江苏,淮安蒋坝的螺蛳也甚是有名。摸螺蛳,炒螺蛳,啜螺蛳,这是蒋坝小镇的人们,春季里必不可少的活动。

蒋坝螺蛳不用像其他的螺蛳那样,需得用清水养三四天方能吐尽泥沙和小螺蛳。只需洗尽外壳上的青苔和泥垢,简单用清水浸养个把小时,再剪去尾部,便可下锅啦。

炒螺蛳有两条要领:一是猛火快炒,二是佐料要足。上桌前,再撒入几段青翠的小葱,色泽清亮,着实勾人胃口。

螺蛳最好从汤水里捡,壳里灌满了汤汁才容易吸出肉来,且这样才最够味。啜的时候讲究的是一刹那的功夫,用力要短而有劲。“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这个时候,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嘶嘶”声,自然,乐趣便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