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入春,来运河边看万物复苏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3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迎来癸卯兔年第三个节气——“惊蛰”。

当天,南京、扬州官宣入春, 常州、镇江两市于3月4日官宣,至此,江苏已有四市官宣入春啦。

春意萌动,万物生息。一起来运河边,听春雷,看万物复苏。还可以吃香油煎糕、梨膏糖……

春雷响

“惊蛰”即春雷乍动,惊动了严冬时节在洞穴里冬眠的动物和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春雷是惊蛰时节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中国南北各地春雷初鸣时间并不相同。

长江流域,常常有“惊蛰始雷”的现象。因为大地的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的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

古人对电闪雷鸣的天气颇感神秘,勾勒出想像中的雷神模样,并尊其为惊蛰的节气之神。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于惊蛰日贴上雷神的贴画,摆上供品,或者进庙燃香祭拜。

农夫闲转忙

惊蛰到来,田野里忙碌的身影也多了起来。唐代元稹《惊蛰二月节》诗云:“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正是农家进行春耕生产的好时节。江南地区翠绿的旷野暖融融的一片阳和,田野长出的青翠小麦已经拔节,油菜开始见花,茶树渐渐开始萌动;同时,华北地区的冬小麦也开始返青生长,特别是华南地区的早稻播种也已开始进行。

唐人韦应物《观田家》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成了农人春耕的开始,所以农谚有“惊蛰前后,育瓜点豆”之语。

“育瓜”在扬州主要是南瓜、丝瓜、黄瓜,“点豆”在扬州主要是蚕豆、黄豆、豌豆。为了防止鸟雀啄食新出的瓜苗和豆苗,农民扎好稻草人,套着花衣服,戴上旧草帽,拿起破扇子,挨个立在田里,吓唬鸟雀不敢靠近。

惊百虫

随着气温回升,昆虫也开始萌动。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除虫这一传统习俗。

各地除虫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地方惊蛰日于暗处点灯,曰:“照虫头蚂蚁”(即灯火诱蛾除虫法),到处贴“穿山甲在此”的红签(因穿山甲是食虫蚁的能手),还用石灰遍撒房屋周围和阴暗潮湿的角落,以石灰杀虫。

有的地方将爆竹点燃丢向屋角、床下等阴暗处,到处发出“啪”的声音,同时祝曰:“惊蛰,惊蛰,炸得虫脚笔直。”以为如此便能炸死昆虫,称为“啪惊蛰”。

江南地区则有在惊蛰这一天用香油煎食糕饼的习俗,香油就是芝麻油,是用芝麻籽榨取的脂肪油,性甘微寒,是淡黄色或金黄色的油状液体,暴露在空气中也不易蒸发。《本草纲目》称芝麻油可解热毒,灭毒虫。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气四滋,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俗称熏虫。

吃梨

惊蛰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梨。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在江苏,你可以选择在惊蛰这天吃几块梨膏糖,好吃不腻还清凉润嗓子。

梨膏糖产生于唐代,在清咸丰年间(1854年)传于常州。2009年,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别看它只是一小块糖,里面配了甘草、麦芽、桔梗等20余种天然中草药,既可入药滋补,又可休闲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