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孙海丽:运河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拼搏精神,启迪着今天的每个年轻人

来源:潇湘晨报      2022年8月日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杨月)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文化之河、经济之河、国运之河。为讲好千年运河百年变迁的故事,弘扬运河两岸城市文化,展示新时代运河两岸城乡经济发展、建设成就和青少年精神风貌,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中国青年网等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青年参考》《青年时讯》《中国青年作家报》协办的“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公益直播北京站活动于昨日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通过“青春元宇宙-大运河号”线上直播互动的方式,展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北京的城市文化风貌、地域生活特色和京韵运河文化。直播邀请了黑龙江省鸡西市青年联合会财经界别秘书长、快手主播、大运河公益大使、大运河优品推荐官孙海丽,分享大运河发展历史、北京特色运河文化,推广地方特色好物等。

孙海丽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主办方供图

  孙海丽在直播间推荐了北京烤鸭、炸酱面、爆肚、卤煮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等地道的北京小吃和北京特色非遗文化产品。作为一名电商主播,她坦言,自己是家乡培养的一名青年,有责任尽己之力用电商赋能地方经济,让更多地方特色好物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有四大黑土区,占陆地面积不到7%,都是大粮仓。在四大黑土区中,我国东北黑土区开垦最晚,但肩负的责任最重。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一年只能种一季,肥沃的黑土地分布在东北,却养活了每个中国人。但是,由于长年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之风蚀水蚀、人为破坏等,黑土在不断变瘦、变薄、变硬。”孙海丽介绍,科学研究表明,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几百年,东北黑土层整体形成经历了上万年,尽管大规模开发利用只有200年,但其近年来却以年均几毫米到1厘米左右的速度减少。可以说,保护黑土地迫在眉睫,黑土地上出产的农产品也愈发珍贵。

  “这两年,由于遭遇疫情,很多农民朋友的农产品面临滞销。我还记得前段时间有一次,帮农民朋友介绍一款黑土地上生长的大米,这种大米粒粒饱满,带着麦芽的香味……通过直播间的推荐,网友力量大,10分钟,从我的直播间,这款大米就卖出了5万斤!当我看到农民朋友脸上难以置信的惊喜微笑时,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这是我在履行社会责任,是我和我的团队为社会做的一点点贡献。”孙海丽说。

  直播中,孙海丽提到,“中国大运河,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静静流淌了2500年。时至今日,中国大运河河道总长度约2700公里,古老的大运河,是一条文化的血脉,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遗产点,今天呈现于眼前时,依然绽放着勃勃生机。”让她感触深刻的是,在生产工具、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古人用智慧、汗水、坚持,克服了不计其数的困难,世代开凿运河,促进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文明进步。传承运河文化,更要铭记运河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拼搏精神,今天的每个年轻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孙海丽获得“大运河优品推荐官”称号。主办方供图

  谈及如何让当今年轻人更好地了解、热爱运河文化,孙海丽说:“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一代代的运河人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开凿、疏浚、修缮、治理运河的精神。历史上,有无数的忠义之士在运河水患之时挺身而出,一个个治水良策正是民间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弘扬运河文化,也正是在弘扬中华民族坚毅果敢、顽强不屈的意志,这也激励今天的我们,永远进取,永远向上。未来,非常希望推荐更多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特色好物和北京特色非遗文化产品,发掘运河非遗,创造网红打卡地,让年轻人走近运河。”她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