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项!摸清南京水文化遗产家底

历时近1年的调查工作,项目团队共调查各类水文化遗产1936项,占全省水文化遗产总数(8322项)的23.2%。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375项,占全省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总数(5712项)的24.5%;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324项,占全省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总数(1628项)的19.9%;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237项,占全省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总数(982项)的24.1%。

调查成果丰厚,包括全市各区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调查名录表、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调查名录表、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调查名录表,各区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表、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表、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表,以及《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总报告和鼓楼、玄武、建邺、雨花、栖霞、江宁、六合、浦口、高淳、溧水10区水文化调查与研究报告。南京市各类水文化遗产占比情况

验收会上,评审专家重点听取了《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总报告的汇报,包括南京水文化遗产形成的历史背景、南京水文化遗产调查技术规程、南京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开展过程、南京水文化遗产调查成果概况,以及南京六朝都城时期相关水文化遗产、杨吴南唐都城时期水系变迁及相关水文化遗产、明城墙水文化遗产类型与分布、历代运河遗迹,沿江小流域、秦淮河流域、滁河流域、山地丘陵地区和石臼湖、固城湖水网圩田地区的水系、水文化遗产分布与特点等方面。六朝时期南京城市与水格局关系南京明代都城及水格局

除了摸清水文遗产家底,此次调查还全面梳理了胥河、胭脂河、朱家山河等20余条南京历代古运河遗迹,对明代初年南京都城时期的“大运河”,即“胥河—固城湖—官溪河—芦溪河—石臼湖—胭脂河—溧水河—秦淮河”沿线水文化遗产进行了调查和梳理,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南京段建设提供了资料基础。

其次,本次调查重视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调查组重视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幸福河湖、水美乡村、美丽库区等水生态文明载体建设范围内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保存的古代水利碑刻、水利文献、圩局等水文化遗产开展调查,挖掘水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治水智慧和治水精神,使底蕴深厚的治水文化与现代的先进治水辉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本次调查还注重遗产调查类型的全面性,将1950—1978年重要水利遗产也纳入到本次调查的范围,通过对南京水文化遗产的调查,提炼了其承载的水利精神价值。南京市主要河道空间分布图

目前,全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成果已初步运用,2017年,玄武湖、珍珠泉等2处水利工程被评为“江苏最美水地标”;2019年,胥河、胭脂河成功申报“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2021年,武庙闸、东水关遗址等7处水利工程被纳入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工程遗产名录。

下一步,南京市水务局将在水文化遗产调查的基础上,抓紧开展水文化遗产保护和解读工程,采取讲座交流、书籍出版、陈列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水文化遗产鉴赏服务,开展水情水科普教育。在水利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注意水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养,将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水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为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接下来,南京市水务局将推动《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总报告及10个区各自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报告公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