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大运河上漂着周邦彦乡愁

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都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他们之中,既有与运河事物直接相关的管理者,也有研究记载运河变迁的著述者,更多的还是由运河游历各地的旅行者。

宋代的大词人周邦彦的老家在杭州,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

运河水碧,触景生情,面对着悠悠河水,周邦彦常常会想起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大运河上,漂着他的乡愁。日薄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早收灯火梦倾城。

寥寥数句,就让人感受到那种奔赴远方的欣喜。

“汴河倾”的意象,将对京城的向往浓缩到运河美景细节刻画之中。一个“倾”字移情于景,极见笔力。

这个周邦彦的经历不无关系,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

宋神宗年间,他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赏识,于是升任太学正。

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

这一路,他写下众多词作,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其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
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此行重见。
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两眉愁、向谁舒展。

离乡太久,自然心生出倦意。

创作这首词时,周邦彦正值宦途失意,而且流落他乡的日子更勾起倦客之悲和对故友的怀恋。

词的上阕,采用了暗尘、孤馆、清漏等凄清意象重叠渲染,烘托出一片寂寥冷落的心情。

词的下阕,用一个“醉”字的自然转换,由实际时空转入想象时空,自然而然梦回运河汴堤。

“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似真似幻,意境交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的题目是《兰陵王·柳》,但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正值晌午,柳荫直直落下,雾霭层层,枝条随风而动。

放眼古老的隋堤上,多少次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此时的周邦彦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故乡远隔山一重,水一重。

而后,他的视角从送行的场景,转向友人的角度写别后观感。第三阙,他述尽了自己别后的思念之情。

词作视角跳荡开合,情感缠绵曲折、细致入微,叙事抒情浑然一体,是周邦彦的代表作。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

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

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

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日色渐渐向晚,从汴京至淮河这一段的运河水路上,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羁旅,是周邦彦人生中的常态。

他想到了昔日京城里,年轻女孩的动听歌声,还有曼妙的舞姿。回想宴酣之乐,必添愁情离怀。

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这个入梦的结尾,拙直、率意,感情却朴实浓烈,着实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