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页
新闻中心
运河视听
线上运博
苏心河
运河进行曲
运河城市
运河遗珍
Menu
首页
新闻中心
运河视听
线上运博
苏心河
运河进行曲
运河城市
运河遗珍
听懂这些船歌,就更懂大运河的活色生香
苏州船歌多得有十万八千九淘箩
常州船歌是随水势缓急的自由吟唱
枣庄船歌是反映船民生活的男女对唱
天津船歌唱的是河口的市井繁荣
……
听懂了这些船歌
你就听懂了活色生香的大运河
苏州船民山歌
苏州船民喜欢唱山歌,而且唱的多是水上生活。
比如当地流行的开场山歌,其中有一首《山歌勿唱忘记多》:
山歌勿唱忘记多,
搜搜索索肚皮角落里还有十万八千九淘箩,
吭嗨哩嗨扛到仔苏州格宝带桥浪去唱,
压坍仔桥墩塞满西太湖。
这位船民会唱多少歌?肚皮里有十万八千九淘箩,把这些歌扛到宝带桥去唱,压坍了桥墩,塞满了西太湖。
歌中方言“仔”是“了”的意思,“格”是“的”的意思。这诙谐幽默的比喻,既体现了船民的豁达开朗,也体现了苏州船民山歌之丰富。
还有一首苏州开场山歌同样非常有趣,歌名叫做《辣辣豁豁唱一场》:
新打快船柏木香,一船胡椒一船姜;
胡椒打翻姜船里,辣辣豁豁唱一场。
新造的船里载满了胡椒和姜,既然打翻了,不如就辣辣豁豁唱一场。短短几句歌词里,唱尽了船民生活的生趣盎然。
常州船歌
江南运河常州段有条支流,从常州溧阳市发端,往北经常州金坛区,在丹阳境内与大运河主河道合流。
这条支流上的船民,是沟通运河常州段与腹地的重要力量。他们常在半夜一两点钟疲劳时唱歌解乏驱困。
夜班船歌提神醒脑,常州金坛船工喜欢唱这首《隔河望望花正红》:
隔河望望花正红,郎要赏花路不通;
急忙搭桥来不及,路通花谢一场空。
这些歌谣曲调比较自由,船工们随水势急缓吟唱,悦耳动听。
金坛还流传一些民歌,也是这条河上的船民所唱,如《郎要开船趁风浪》:
摇一橹调一浜,我船当中走出摇船郎。
船要快来双开橹,姐要风光独占郎。
好一个日头好一个天,好一个亮月缺半边。
郎要开船趁风浪,姐要风光趁少年。
这首歌描写了船工摇橹转换河道的情景,是船工的情人所唱,热烈奔放,情意绵绵。
此外,金坛区的某些传统行业的唱词也与河道运输有关。例如卖梨膏糖的艺人往往边拉小手风琴,边唱小曲,一首《金坛风光》唱到:
小风琴响连番,金坛风景谈一谈。
小南门外有座轮船站,人山人海闹番番;
又有老来又有少,又有二八大姐女红颜。
歌中提到轮船站的人山人海,描绘了运河运输的兴盛繁忙。
扬州船歌
作为运河原点城市,扬州的船歌也历史悠久。
明代胡俨《盂城八景》第二首中有“只今一片蘼芜绿,时有渔歌国扣船”的句子,盂城是运河边的重要驿站。
明代杨士奇在《高邮》一诗中写到“草舍津头市,菱歌柳外船”,写的是高邮码头及附近渔船。
明代张旭有一首《高邮渔歌》:
琼花赏罢过盂城,欸乃歌声满钓汀。
鸥鹭不惊波浪息,鱼龙将出水云腥。
芰荷雨后腔尤润,杨柳风前调更清。
诗人在扬州赏琼花之后,经过运河边的盂城驿,便听到了船歌。
旧时高邮端午节有运河划龙船、赛龙舟的习俗。端午节这一天,大运河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扶老携幼前往观看。《划龙船》就是在运河上划龙舟时所唱:
上江么龙船飘,下江么淮河高。
淮河上的个细妹子哎,慢把龙船摇。
淮河上的个细妹子哎,慢把龙船摇。
划些快些,划些快些,
划些快些!划划划!划划划!
枣庄粮船歌
山东枣庄、东平等地通常将运河称为 “运粮河”。枣庄有《九只粮船歌》,以干哥哥、干妹妹的问答为内容:
一只哎粮船哎摇三摇呀哎,一船那个葫芦一船瓢,还有那一船水樱桃哎。哎哎哟,还有那一船水樱桃。
干哥哥啦,干哥哥啦,什么叫做葫芦?什么叫做瓢?什么叫作水樱桃哎?
干妹妹啦,干妹妹啦,团的是葫芦,半个是瓢,干妹妹就是水樱桃哎。哎哎哟,干妹妹就是水樱桃哎。……
歌谣共九段,每段先是描述运河里的船及船上的货物,然后两人以此为题答唱,疯狂撒糖。
每段开头都是以粮船做引子,而船上的货物包括葫芦、瓢、水樱桃、银子、钱、鸭子、鸡、莲蓬、藕、盒子、石榴、梨、甘蔗、高粱、麦等,从侧面反映了运河上船民生产、生活的特点。
类似的船歌,微山湖地区也有,一首《花船调》歌词与《九只粮船歌》类似,都是男女对唱,开头是“小船,小船”,而非“粮船”,货物多了萝卜、葱,更具本地特色。
天津船歌
天津三岔河口是北运河、南运河、海河三条水道交汇处,是漕运枢纽,金元时期就已出现“万商辐辏”的盛景,俗语云:“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
天津船歌中,有不少都是描写三岔河口的市井繁盛:
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
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
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
歌中的“三岔口停船口”指的是三岔口附近的陈家沟,那里有引河以停泊渔船。
清代《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三岔河口
陈家沟娘娘庙前即是鱼市,渔户和小贩多云集于此,这里的“停船位”也是十分紧俏:
打一套,闹一套,陈家沟子娘娘庙,
小船要五百,大船要一吊。
明清时期,天津地区有很多吴、楚、越、闽等地之人,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天津船歌中。
明代大运河上经常听到南方方言唱的船歌,明代浙江海盐人张宁有诗《夜宿独流》:
霁月中天见绛河,黄流满地漾金波。
荒陂野火兼渔火,短棹吴歌杂楚歌。
清代梅宝璐有诗《潞河棹歌》:
波定云间上下天,苇塘蒲溆远相连。
西来打桨东来橹,惯学吴娃唱采莲。
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人口迁徙对天津船歌的影响,也展现着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交流。
Prev
上一篇
兴化垛田何以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下一篇
跟着诗词连连看,大运河上这些打卡点秋色太美
Next
最新内容
江河湖海“大满贯”,大省撑起大担当
最新进展!常泰长江大桥主塔施工进入最后阶段
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入选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
以人文视角打开运河之脉,纪录片《大运河》收官
共护生命之河,国内首个长江主题科普巡展南京站开展
智享生活,数创未来!第五届运河电商大会在宿迁举行
内容推荐
越“夜”越精彩,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名单公布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水韵江苏”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邀您来设计
2022年江苏生态环境状况成绩单出炉,江河交出优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