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惠山泥人——吴文化的芳馨 手工艺的传奇

2020年03月24日 11:22:00 来源:运河网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历史悠久,早在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就有关于“惠山泥人”的记载。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与前两期向大家所介绍的天津的“泥人张”、广东的“大吴泥塑”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泥塑”。

  蚕猫(图片选自《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惠山泥人卷》)

  关于惠山泥人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早在战国时,鬼谷子收了两个徒弟,本领了得,一个叫庞涓,一个就是孙膑。庞涓妒恶孙膑,用计割去了孙膑的双膝,使其无法行走。孙膑逃到吴国,流落在惠山一带,捏了不少泥人、泥马来研究破庞涓五雷阵的布阵新法。后到齐国为将,一次与魏国作战时用在惠山研究的战法大破五雷阵,杀了庞涓。而他在惠山捏泥人的技艺也传了下来,孙膑也就成了惠山捏泥人的祖师爷了。还有一种是明代军师刘伯温“造泥人破风水”之说。当时朱元璋开国,建立明朝。有一日,派军师刘伯温出外查勘,到了惠山,他发觉此处有王者之气,恐怕再有帝皇出世,将不利于明王朝的统治。为了破坏风水,断龙脉,刘伯温就教老百姓在惠山脚下挖土取泥,搏制泥人以售卖,让此处只出泥皇泥将,再不出高官显贵,久而久之造就了一批擅长创作惠山泥塑的民间艺人。

  和合二仙(喻湘涟、王南仙作品)

  初到江南,除了流连忘返于那青山碧水和小桥人家的美景外,还会被一种形态憨厚的泥娃娃——“大阿福”所吸引。“大阿福”是惠山有名的“土宜”,是惠山泥人的代名词。

  平贵别窑(喻湘涟、王南仙作品)

  惠山彩塑有“粗货”与“细货”之分。“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供儿童玩耍,内容多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儿童与动物形象。“细货”是以手工捏塑的戏曲人物,又称“手捏戏文”,还有一些做工精致的佛像、神像、戏剧脸谱等。手捏者仅用极其简单的笃板、塑刀等工具,胸有成竹,信手捏泥,便能捏啥是啥,神态毕现,揉、搓、捏、包、拍、推、敲、镶、贴、扳、捻、撸、装、格、剪、戳、滚、拉的“十八法”,全凭艺人匠心独具,一气呵成。

  汾河湾(图片来自无锡市惠山泥人官网)

  “杨柳腰、鹅蛋脸、悬胆鼻、菱角嘴、丹凤眼、柳叶眉”正是惠山泥人仕女的造型特点,这样的形象是传统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

  刘海戏金蟾(图片来自无锡市惠山泥人官网)

  “惠山泥人”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具实用功能。例如:“蚕猫”置于蚕室,以期望吓退偷食“蚕宝宝”的老鼠,保障产业生产平安;“皮老虎”能按压发声,“车状元”能拉动行走,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让儿童纵情玩耍;“和合”以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堆子”以企求多子多福……

  狮子楼(图片来自无锡市惠山泥人官网)

  惠山泥人的精彩,在于完美地展现了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强劲生命力。随着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春风浩荡、欣欣向荣的新发展时期,惠山泥人也将在时代的阳光下,续写手艺的精彩传奇,把浓郁的泥土芳馨,播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