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红土“雕”出运河记忆

2022年04月20日 14:35:09 来源:沧州新闻网

  古陶器讲述运河记忆;现代陶球延续运河文脉;制作体验生动有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陶球泥塑工艺主要传播者金葆政,在沧州市东光县大运河畔打造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把一抔红土雕出了“花”。如今,陶博物馆成为大运河边的文化打卡地。

3961565a-2b3b-4f61-8dc6-ae129c47d0d9.jpg

  运河记忆跃然陶上

  与鼎相似的陶鬲,和铁秤砣差不离的陶秤砣,笔筒、烟灰缸、灯具……统统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走进东光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一件件古陶器刻满时间烙印,令人目不暇接。

  博物馆主人金葆政介绍说,陶器制作远古有之,人类发明了火就发明了陶。从古至今,陶器从建筑材料砖瓦、日常用品盆罐,到祭祀用品陶俑、玩教具印模、工艺品雕花陶球等,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运河沿岸陶器制作历史悠久,沿岸陶制品通过运河漕运运往全国各地。博物馆中的许多陶制品都藏有运河记忆,游客到此可深切感受大运河厚重的文化底蕴。

  踏入陶球、印模展区,“画风”忽变。这边,杂技之乡、镇海铁狮、诗经故里……10个不同图案的陶球组合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示沧州的“十大文化名片”。那边,雕花陶球图案中,蜿蜒流淌的运河水,层层夯筑的坝体,树木成排的河堤,驻足端详间,巍然伫立的谢家坝跃入脑海。再往前走,小小印模藏“乾坤”,《西游记》人物、十二生肖等图案栩栩如生。

  今年55岁的金葆政出生于陶艺世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光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主要传播者。20多年来,他在传承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同时,沿运河收集了5000多件古陶器。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2019年,金葆政在东光县大运河畔打造了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他告诉记者,陶文化博物馆中的每件陶制品都是大运河文化的缩影,他要将其背后蕴含的运河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e95d5463-6592-4e5e-9480-d55024570c79.jpg

  非遗课堂生动有趣

  “大家认真听我讲,参观完了要答题。”每次游客来参观,金葆政都要给人们布置一个任务。

  “爷爷,为什么这两个陶球的颜色不一样?”一个女孩问道。金葆政介绍说:“颜色略微发红的那个,是用运河沿岸的红胶泥制作的;颜色发白的,用的是外地土。运河沿岸的土非常细腻,做出来的陶球颜色漂亮,还不容易开裂。除了这点区别,陶球上的图案不同,体现的内容也不一样。仔细看,这个陶球上面的图案,是不是既像数字‘1500’,又像‘沧州’两个字?这10个陶球都是2017年为纪念沧州建州1500周年制作的。这些陶球不是普通的摆件,不仅记录了沧州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还融合了运河文化,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参观完博物馆,金葆政将一份份研学报告分发给游客。“陶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扑满,又叫钱桶、存钱罐,是储存硬币的容器。”人们有的互相询问,有的跑到展品前找答案,个个兴趣十足。

  为了让游客亲自体验陶球制作的乐趣,金葆政专门在博物馆旁打造了一处体验馆。“先揪一块儿泥巴团成空心球,把球捏出几个面,再在每个面上用小印章印上自己的属相,在底部挂上流苏装饰一下,一个迷你陶球便完成了。”金葆政介绍的制作流程听起来简单,动手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怎样才能把几个面分均匀?如何刻才能让纹理深浅一致?他不停地为游客答疑解惑。

  这两年,国家提倡非遗文化活态传承,金葆政萌生了新想法。他要将大运河陶文化博物馆打造成非遗传承的课堂,让人们在参观体验中传承非遗,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

9f2f1716-60c6-46d0-b04f-40acb8fa6bc0.jpg

  一抔泥土雕出“花”

  “雕花陶球发源于什么时间?怎样制作而成的?”每年去北京参加“长城脚下话非遗展”,都有不少人到金葆政的展位前询问。

  长而久之,金葆政觉得不应该把多年来收藏的古陶器和制作的雕花陶球仅仅摆在屋内了。陶文化作为运河沿岸最具特色的非遗文化,怎样创新传承才能让其进入公众的视野?正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收集古陶器、传承雕花陶球泥塑工艺的初衷。

  大运河畔细腻的红胶泥,经过多日暴晒,晾干后,注入水被搅拌成泥浆,再过滤出杂质晾干、摔熟,松软的红胶泥便可以“塑形”了。接下来,再经过雕刻、晾干、烧制,一个个陶球、印模和泥哨便被家人驮着走街串巷去卖。回忆起全家人不辞辛苦围着泥巴转的场景,金葆政记忆犹新。多年来,家人对这项老手艺的坚守,除了维持生计外,更是对运河文化的眷恋。尤其是父亲时常叮嘱他的那句话:“这么多年传下来的技艺,千万别丢了”。

  “老金玩泥玩得‘魔怔’了。”这些年,不光是家人,连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这么说。放长假,金葆政去外地收集古陶器。假期短,就围着周边古玩市场转。但凡有点儿空,他还要坐在家里做陶球。2013年,雕花陶球泥塑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葆政传承的信念更足了。

  “陶球不仅要注入文化底蕴,还要反映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金葆政在雕花陶球设计中,融合剪纸、木雕、石雕等多项非遗作品图案,图案花样达到3000多种。如今,他不仅能制作直径70多厘米的大型陶球和六七层的镂空陶球,还开发出陶球笔筒、香薰、烟灰缸等多种实用陶球。目前,陶博物馆共收藏古陶器和现代陶器1万余种,正在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金葆政说,他要把一抔红土雕出“花”,让陶文化博物馆成为大运河畔的文化打卡地,让大运河陶文化生生不息、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