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记】瓜洲:一个永不磨灭的历史文化符号

2019年08月30日 11:54:20 来源: 扬州晚报

  千年古渡瓜洲,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江河风光、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风光之渡”“商贸之渡”“军事之渡”“文化之渡”众多美誉,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今日瓜洲,其运河枢纽作用依然重要,被认为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的龙头所在。

  一

  古渡瓜洲

  《瓜洲续志》共28卷,首一卷由清末秀才于树滋(1856-1938) 始纂于民国十三年,成书于民国十六年。瓜洲旧有嘉庆吴志,于氏即重印刊行,后又参照嘉庆旧志体例,增补多种门目,以续成此志。记述时间断至宣统三年(1911)。阅读《瓜洲续志》,对瓜洲情况略知一二。

  江中冒出个“瓜洲渡”

  万古长江,奔腾而下,经由各段,流向大海。其中,江苏扬州、镇江及以下江段,被称之为“扬子江”。在古代由长江北岸南段直至京口(今镇江)有一处重要津口,被称之为“扬子津”。民谣唱道:“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晋时,长江口日渐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形成露出水面的“沙渚”,其状如“瓜”字,遂称“瓜洲”,迄今已有1700余年。唐时,历年江沙淤积,瓜洲已与北岸相连,京口过江北的船,必须绕行瓜洲西端,迂回60里,给漕运带来不便。时任润州刺史齐浣奏请朝廷开挖一条长25里的伊娄河(亦称“瓜洲运河”“扬州新河”),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和迂道之苦,功绩甚大。李白在《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一诗中称:“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由于瓜洲运河的开凿,渡口的通航,致使瓜洲日益繁荣,成了“商贾云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扬郡”的“江北第一雄镇”。

  瓜洲是一处美丽的地方

  瓜洲人自豪地说,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吟咏之处直指瓜洲一带,因诗中赞叹的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与伊娄河开凿前的瓜洲风景相吻合。

  瓜洲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据清《嘉庆瓜洲志》载,旧时瓜洲有“十景”: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江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

  有关史料记载,瓜洲城镇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了防范倭寇,当时的政府沿江岸修筑了东西跨坝周1543丈9尺高、2丈1尺厚的城墙,后来历代修筑形成了环抱四周的城池。城内有标志性建筑大观楼、文昌桥、拖桥、城河等。

  有文史专家考证,瓜洲的大观楼其实就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里的“风雪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长江四大名楼”。

  

  诗渡瓜洲

  古往今来,瓜洲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记录下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行迹,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骚客,也留下无数的瑰丽诗篇。

  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相思》诗至今仍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诗词名家,留下佳作千百篇。当代瓜洲,建有碑廊,上刻古人所作与瓜洲相关联的诗词百余首,游客至此,读碑吟哦,流连忘返。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江后书寄成居竹

  元·萨都剌

  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

  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

  出扬子桥喜见江南山色

  明·郭第

  小艇淮南道,经过无限情。可怜扬子渡,不见海潮生。

  水断瓜洲驿,江连北固城。涨沙三十里,树杪乱山横。

  瓜洲登大观楼(二首)

  清·吴锡麒

  振衣临百尺,独自赋登楼。草木三山接,风烟六代收。

  峭帆争空阔,落日与淹留。倒影苍茫入,鱼龙在上头。

  天堑由来险,千秋事已过。江山洗兵马,舟楫定风波。

  岂有登临感,徒伤鬓发皤。禅栖招隐近,梦寐托烟萝。

  三

  传奇瓜洲

  瓜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唐代,鉴真大和尚从这里东渡扶桑,传播宗教律法和华夏文化;马可·波罗曾漫游“瓜洲市”,撰写了游记传播四方;清代康乾二帝分别6次南巡,驻跸瓜洲,并于锦春园建行宫。南来北往的过客,在瓜洲不仅留下了足迹,而且演绎出众多精彩纷呈的世间人和事。

  扬子江心铸镜

  扬州因境内仪征有铜矿藏(铜山)产铜,西汉吴王刘濞建都广陵即开始“奖励耕种、凿山铸铜、围海煮盐”发展经济,致使扬州富甲天下,雄霸东南。《汉广陵国铜镜》载:扬州自唐代就是中国重要的铸镜中心,成为国内“扬州镜、绍兴镜、徐州镜、南阳镜”的四大铜镜产地之一,唐代扬州所贡“江心镜(亦称水心镜)”闻名天下,而此镜就是在瓜洲一代扬子江心铸造的。

  瓜洲坍江

  明末清初,从仪征青山到十二圩的江面上淤涨出北新洲、礼记洲、回龙洲、沙曼洲等江心洲,并逐渐并连,通称北新洲(即今世业洲),大江遂分为两汊,主流在北汊。江流北移,以至不断淤积导致径流改变方向,给瓜洲坍塌入江埋下了隐患,也是后来瓜洲坍塌沉没江中的主要原因。

  清康熙年间,瓜洲开始坍江,至雍正六年(1728),花园港一带江岸日渐坍塌,逼近城垣。乾隆四十一年(1776),江泛水长,瓜洲城外查子港以下殷家庄,接连回澜坝江岸断裂入江,长百余丈,宽四十余丈,西南城墙塌去四十余丈。乾隆五十七年(1792),瓜洲回澜坝以下江岸坍塌一百余丈。历朝虽尽力补救,终无回天之力。光绪十年(1884),瓜洲城全部坍入江中,古迹无存。

  由于瓜洲坍入大江,唐代开凿伊娄河也随之缩短,今之存者唯三汊河至瓜洲的一段运河,为里运河最南的一段。然古瓜洲镇北的四里铺仍存,其作用不减当初,又经后世建设,逐步恢复繁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瓜洲渡口的真实事件。当时“船上舟子和岸边闻声而来的过路人,纷纷痛责李甲的薄倖、孙富的阴狠”,并在当地产生多种说法,衍生出若干故事。

  由于瓜洲所处的特殊位置,杜十娘跳江的故事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宋懋澄在北京听到杜十娘的壮烈之举,遂将此事写成《负情侬传》。其后许多文人纷纷引述传抄。

  后冯梦龙综合了真实事件、民间传说,并依据《负情侬传》为蓝本,敷衍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收在《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揭示了封建伦理的冷酷,把杜十娘塑造成千古女侠。她为摆脱非人的境遇,迫切需要从良,相信了李甲的爱情,与贪婪的鸨母展开种种斗争,凭自己的机智跳出了火坑。当她得知李甲将其出卖时,愤恨填膺,怀抱百宝箱跳入滚滚波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罪恶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在表现手法上,冯氏十分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细节描写,并且增加了柳遇春这个义侠人物。冯氏较宋氏有了很大发展,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大有提高。

  多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都对杜十娘传说予以极高的评价,当代学者还对冯本出自民间传说及《负情侬传》的渊源关系作了详尽考证,其话本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现代瓜洲新城以其崭新的面貌和旅游环境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成为一颗闪耀在长江与运河交界处的明星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