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500年的史诗 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荡气回肠

2018年10月10日 15:46:11 来源:荔枝网

  荔枝新闻讯(记者/孟煦 摄影/郜炜磊) “一水绿两岸,日出运河上。欢声笑语叠浪来,几人不恋运河俏模样……”10月10日晚,紫金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演出之一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在序曲《运河日出》的悠扬合唱中开场。

  这是《大运河畅想》自去年4月首演以来,在一年多巡演中打磨、完善中,再次回到江苏大剧院音乐厅。“荷叶水滴”中唱响运河史诗,浓郁的水文化的浸润,堪称极致的视听享受。

  中国京杭大运河有着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是京杭大运河流域最长的省份。在历史上,大运河不仅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更是沿岸人民的生存依凭,对流域内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  

  音乐会分为四个篇章,由14首歌曲组成。以大运河两岸的遗址和风土人情为文学创作素材,吸取苏南、苏中、苏北的民歌元素,融合了交响、合唱、独唱、重唱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等形式,展示了运河独特的水乡风韵。

  组歌以《运河日出》为序,第一篇章《悠久的运河》追述到大运河最早开凿的邗沟第一锹,接着描写了运河独特景观运河塔和纤夫石。“撑满篙呀,紧拉绳呀,嘿吼嘿嘿吼”“纤石纤夫同命运,都是运河边的硬骨架。”在悠远的号子声中,运河的形象穿越千年慢慢的清晰,视角也由“河”开始过渡到运河上的人们的活动。

  第二篇章《沸腾的运河》呈现了忙碌的运河,从漕运开始,到沿岸无数个大小码头、古镇、船闸等繁景万象。“哗啦啦的淡水载咸盐,画舫走出才子佳人,渔舟走出声声叫卖……”合唱轮唱的重复交叠,有力地表现了运河热闹繁忙的景象。  

  第三篇章《多情的运河》抒怀古往今来的运河情愫,镜头更加具象,感情也变得细腻:妻子等待跑船的丈夫归家,饭菜热了又热;像列车一样的水上拖船和住在船上的船上人家……对唱和独唱让情感的表达非常的充分,此时也能充分感受到组歌结构上的精妙,“起承转合”古风盎然。

  第四篇章《灿烂的运河》聚焦在当下:“汽车从桥上滴滴答答的走,吃水的拖船桥下过” “我家住在运河边边亲水而居入画卷”……大运河2500生生不息,陪伴哺育着两岸的人们,并融入现代的生活。

  尾声《运河畅想》讴歌了大运河的博爱、孕育、坚韧,肩负着两岸人们的梦想一同奔向未来。

  整个组曲浑然天成,包罗万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格局广阔。时间上,从开篇的“天下第一锹”——在扬州邗沟一带挖下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到尾声的“灿烂的运河”,时间跨度上是从古到今跨越了千年;空间上维度多样,描绘了运河上的日出,有纤夫、船夫、船娘,大运河孕育的两岸旖旎的风光、璀璨的文明和风土人情。有宏观有具象,有大景有小品。

  据悉,《大运河畅想》创作采风于2013年在江都启动,2017年4月首演。“从创作到演出都是我们江苏的团队,还有一些我们江苏演艺集团退休的老作曲家也参与进来。”总策划杜小甦在接受荔枝新闻采访时说。

  对于为什么用组歌这种艺术形式而非其他,杜小甦说,“组歌有篇章性和连贯性,篇章与篇章之间、曲目与曲目之间是有逻辑逻辑关系的。像《黄河大合唱》其实就是组歌的作品。组歌有一定的交响性——大概30%的交响性和70%的声乐部分。为什么没有用纯音乐的形式来做创作,主要是因为歌曲有词,文字承载量更具体、更宽,可以把两岸的凤土人情和璀璨的文化以表现得更具体、更细腻、更生动。”

  为了展现大运河两岸丰富的民俗风情,作曲上在正常的交响乐的编制中加入了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二胡。杜小甦说:“大运河至今还承载着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任务,而最活跃、最繁忙、最有生机的就在我们江苏界内。因此我们创作基本上以江苏特色为主,也带了一点其它省份的特点。比如《船娘》有那么一点浙江的味道,《我家住在运河边》带了一点山东的味道。 ”

  《大运河畅想》由指挥家程晔、常畅执棒,合唱部分则由江苏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爱之旅合唱团出演。作为江苏优秀原创剧(节)目,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也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2016年度的资助项目,得到了江苏艺术基金的支持。

  在场的观众跟着一首首歌曲,重新认识了大运河,结束时掌声雷动。家住建邺区的郑女士说:“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大运河的第一锹是在邗沟这个地方,看完以后觉得得到了艺术和知识两方面的滋养。”从事水利工作的管先生在音乐会结束时很激动,久久没有起身,“我对大运河很熟悉啊,从苏州到杭州段我走了很多遍。这个音乐会应该多多向孩子们推广。”

  张美林、殷桂兰、于青、龚爽、仝濛、姜孝萌、钦洁、骆洋、周磊、刘雨东、洪凌、苑凯、王谦等中青年歌唱家共同为观众呈现了这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