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明末淮安至扬州运河图回归原样

2022年02月18日 22:12:24 来源:运河网

  有人说扬州中国运河博物馆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可是当你参观扬州中国运河博物馆时,看到《淮扬运河段闸坝示意图》(简称示意图,见下图),就会感觉的它的内容与“百科全书”不相符合,而且感到被忽悠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淮扬运河段示意图》是怎么回事?

  一《淮扬运河段闸坝示意图》是抄来的

  当我们把《示意图》与民国《两轩存稿》·《淮系年表并图》·《淮系历史分图七十二》·运河二十八·淮安至扬州六(明三)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图(见下黑白运河图,简称明末运河图),进行对照,就可以看到所画线条两者完全一致,这就足以证明《示意图》是抄袭的《明末运河图》。

  以上说的所谓明三,就是说《淮系年表》并图中淮安至扬州明代运河图有三幅,此为第三幅,图的内容在图左侧说明作了解读,万历时黄河、淮河并运河,宝(应)高(邮)湖堤累决,先后进行康济河西徙、开挖弘济河、邵伯月河、界首月河,建拦河闸、减水闸和实施“分黄导淮”建高堰三座泄洪闸、浚茆塘港(今高邮毛港),开金湾河达芒稻河淮水入江工程,及“蓄请刷黄”大筑高堰。运河博物馆的某设计者视而不见,只顾抄袭《明末运河图》,不管内容,把图上横排的自右向左的繁体字,改为横排自左向右的简体字,再涂上颜色使原来的黑白图成了彩色图,抄袭过程中还添加了错字,冠上新的图名,配上杜撰的说明,就这样把明末淮安至扬州运河图改头换面,变成了运河闸坝示意图,成了博物馆的展品。

  博物馆直接用古图加美化、文字解读,向观众介绍本应无可厚非,抄袭以后,经改头换面,自然成了博物馆中的水货。

  二《明末运河图》哪些内容被扭曲了呢?

  (一)把《明末运河图》扭曲为清代运河图

  《明末运河图》中,清清楚楚标注着弘济河、界首越河、康济河、邵伯越河,熟悉和了解明代淮扬之间运道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明代万历时改湖漕进行河湖分隔的重大举措工程,到此时淮扬之间运河才全部贯通,图中说明也说的很清楚,其时运河称南河(见明·《南河志》)。可是博物馆的某设计人员硬是把清代乾隆时才称“淮扬运河”这一称谓强加于该图,篡改为《淮扬运河段闸坝示意图》。明明是运河图,设计人员偏偏又说成是闸坝示意图。如果说是闸坝图,起码的应把康济河、弘济河南北四道拦河闸标注出来,但图上只有邵伯月河拦河闸,即露筋闸、三沟闸两道。如果说是清代运河闸坝图,连清代的很大影响的五座归海坝都没有标注出来,说明图的内容记载重点是运河而不是闸坝,是明代不是清代,如此使该图失真,胡弄观众,实在不应该!

  (二)抹去了图上的时间概念

  《明末运河图》上已注明图的内容的起讫时间是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个朝代,可是《示意图》上没有时间,须知各个时期运河上的内容有所不同,应该注明时间,但没有,这也反映了“闸坝示意图”是由“明末淮安至扬州运河图”篡改而来的。

  (三)原图有比例,硬说成是无比例的示意图

  《明末运河图》是按比例制作的,在该图的一侧清清楚楚写着“比例一百万分一”七个字,可是《示意图》设计者无视事实, 硬抄改为“示意图”,撒下弥天谎言,连小学生抄书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竟然出现在以中国工程院某院士领衔的国家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团队中。

  (四)洪泽湖等水面作色界限错误

  洪泽湖水面的西界应至高堰(今洪泽湖大堤),现图中高堰画的不突出,感觉洪泽湖水面已越过高家堰,堰已沉在水中。运西诸湖全部联并在一起,不符史实。射阳湖西界不应画到运河东堤,更不应越过运河东堤。从远处看图洪泽湖、运西诸湖、射阳湖已联成一片,事实并非如此。

  (五)关键字抄错

  《明代运河图》上字数不算多,关键字抄错的还不少。①图中柏氏直渠抄错为“柏氏旧渠”。②氾光湖抄错成“汜”光湖。③通湖港口抄错成通湖“清”口。④潘氏西土堤,抄错成潘氏西土“坝”。⑤氾水(地名)抄错成“汜”水,氾字一错再错。⑥康济河、弘济都是皇帝赐名,《明末运河》写成康济“越”河、弘济“越”河,应该纠正,不应再照抄(《大清一统志》《大明会典》《扬州水道记》·《明开康济河、弘济河图》均无月字)。⑦漏抄淮字,淮即淮河也,《明末运河图》在龟山左下方与祖陵之间有一个较大的“淮”字,却被抄漏了。⑧原著界首越河、邵伯越河,古人越河、月河通用。故改为月河,应作说明。

  (六)“水量节制,河运安澜”纯属杜撰

  《示意图》左下方有说明曰“水量节制,河运安澜”,是纯属于凭想象的杜撰。《明末运河图》的说明对运河图做了解读,并非如博物馆某设计人员杜撰的不专业的说什么“修建拦水坝和溢流闸以拦阻、排泄水量,是确保河道水量充足”,何况图中看不到所谓的拦水坝和溢流闸。虽有车逻坝字样,是明代的已废,非清代的车逻坝。

  三明末淮安至扬州运河图的原样

  民国水利史专家武同举先生,在《两轩存稿·淮系年表并图·淮系历史分图七十二·运河二十八》中,把淮安至扬州隆庆至崇祯间的运河在图的说明中讲的清清楚楚,现全文抄录如后,与诸位共享,看看是不是如博物馆《示意图》说的是“水量节制,河运安澜”?

  武同举先生说到:明万历河(古人称黄河为河)淮并运,宝高湖堤累决。吴桂芳(总漕侍郎)移高邮康济河于西老堤,建南北闸,新河东堤名新中堤,建减水闸四座。潘季驯(总督河漕都御史)塞黄埔、八浅(位于宝应)决口,筑复堤(东西堤),修建减水闸四座。李世达(漕抚)开宝应弘济越河(皇帝赐名弘济河)三十六里,建南北闸,添筑东堤,建减水闸三座。刘东星(总督河道)开界首越河一千八百八十余丈,南北建闸,添筑东堤(东岸有子婴减水闸)。又开邵伯越河长十八里,南北建闸(即图上露筋闸、三沟闸),添筑东堤,建减水闸一座。又说万历潘季驯大筑高堰(今洪泽湖大堤)。杨一魁(总督河道)导淮,建武家墩、高良涧、周桥三减水闸(位于高堰),出(宝应)泾河、子婴沟(位今高邮),又浚茆塘港(位于高邮湖,今毛港),建金湾三闸(今泰安境内),修建范公堤闸座(位于里下河)。

  可惜该图遇到了外行,对运河历史文化既不熟悉,又不认真阅读原文,隐去真相,混淆是非。这是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吗?不!这是利用建设运河博物馆之机,捞取纳税人的血汗!何时才能还原真相?我们将拭目以待。

  去博物馆参观是为了涨知识的,可是见到如此假货能涨知识吗?遗憾的是当今仍在日复一日的误导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期盼博物馆早日出行家,把此类贻笑大方的内容送进回收站!

  作者简介

  徐炳顺,扬州市水利局原副局长,原扬州市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任《扬州水利志》主编。著有《扬州运河》《导淮入江史畧》《清扬州水道记标点注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