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浒墅关:运河第一钞关

2021年08月17日 15:47:11 来源:苏州学习平台

 

  《漕江钞关风情图》 张金水 绘

  苏州旧有“六门三关”的说法。其中,“六门”一般认为指的是阊门、胥门、盘门、葑门、娄门、齐门六座城门;“三关”指的是从阊门至枫桥铁铃关沿古运河(枫桥塘)一线的金阊关、白虎关和铁铃关。这三座关都是为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其中金阊关在今姑苏区上塘街普安桥堍,白虎关在今枫桥路下津桥东之白莲桥堍,铁铃关在枫桥古桥东堍。

  但民间往往用浒墅关代替金阊关。吴地更有俗语称: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这虽然只是说说而已,但也可见浒墅关在吴人心目中的地位。

  浒墅关的关,其实不是为抗倭设立的关隘,而是为收税设立的关卡,创设时间是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

  设关年份四百余

  在浒墅关设钞关是很有眼光的。因为浒墅关依傍作为漕河的大运河,交通便利,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麦、杂粮,南方闽广的海货,苏杭嘉湖的丝、棉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大批大批地经过这里,在这里收税,那真是件“赚钱不吃力”的好买卖。

  当然,这个关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明正统六年(1441年),“年幼”的浒墅关钞关就被撤销了。景泰元年(1450年),经当时的户部尚书金濂建言,这一钞关才恢复设立。为此,户部主事王昱在“长洲县二都六图”建关署“明远楼”。这二都、八都啥的,其实并不远,就隔了条大运河,河东是八都,河西是二都。浒墅关的关署就在后来的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门口一带。

  成化年间(1465—1487),浒墅关钞关又撤销和恢复了一次。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又在浒墅关钞关北面设置税务机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北津桥,被称为北关。一个镇竟然有两个关,足见这里过往船只之多和行进方向之多元了。到泰昌元年(1620年),北关停革,浒墅关钞关则一直“活”到了清末。

  年收白银天文量

  作为“中央财政部”(户部)的派出机构,浒墅关钞关行政级别不低,一把手“榷使”(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称“特别征税处处长”)为正六品官员,而浒墅关的上级行政单位长洲县县令反而只有正七品,长洲县令“车队”碰到“特别征税处处长”,还得在“肃静、回避”声中让对方先行呢!没办法,谁让这钞关有个牛“爸爸”呢!更何况,钞关每年要帮“中央财政部”征收大笔真金白银,仅浒墅关这个点,一年就要收个一二十万两到三四十万两银子,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五十万两,想想《红楼梦》里刘姥姥拿到二十两银子就说,够庄稼人家过一年了,那几十万两银子,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啊。

  当时钞关是根据来往船只的载重量、所载货物和路程远近等折银收钞的,不同时期做法可能并不统一。据说有一个标准是,宽五尺的船每条收钞标准是十贯(一贯就是一千个铜钱);六尺的船每条收钞标准是二十贯;一丈、一丈四尺的船每条收钞标准分别是八十贯、二百贯,等等。然后按每贯三厘的标准收钞。

  而五尺以下的小船,可以通过钞关西面的永通渠通行。

  永通渠原先并不存在,是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浒墅关“特别征税处处长”赖先组织开凿的,北自竹青塘桥起,南至张家桥(今庄家河桥)。

  为何要开这条小河?原来,浒墅关浮桥白天视情况开启,晚上则关闭。那万一过往船只要送重病患者看医生,却碰到浮桥紧闭,岂不要误了病人性命?赖先是个爱动脑筋的官员,到任不久,就发现法律规定五尺以下小船过关不用缴税,放行时没必要跟缴税船只捆绑在一起,就组织开凿了永通渠。为保证河道的牢固,渠的两岸还都砌上了石驳岸。因为只允许不缴税的小船过往,所以河道宽度也仅六尺有余。开通后,农民、工人、渔民、樵夫、婚丧人家、过往行人等可以不分昼夜通行,都觉得很方便。

  收税团队分工明

  为确保完成收税任务,“特别征税处处长”手下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团队,明代在岗的就有上百人,清代进一步增加到120多人。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比如府吏负责收掌文卷,县吏负责填写簿票,老人负责开闭浮桥(即水关),民快负责夜间巡更看守库藏等,总甲负责巡逻陆路水域……

  虽然组织机构完善、分工明确,但浒墅关钞关油水足、诱惑大,如果要从中作个弊,比如征税人员少收过往船只的银子,让过往船只拿出少收额度的一部分孝敬自己,那还是很容易的。对此,朝廷采取了三条措施加以防范:

  一是选拔品学兼优的人充当榷使,像明朝的榷使大多是进士出身;清朝顺治、康熙年间,还以满族、汉族的高级官员和笔帖式(掌管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的人)成员到钞关治理。分析下来,当时的朝廷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当权者认为,就总体而言,学问高的人廉耻心会强一些,贪赃枉法的事就会少做些。

  二是控制榷使任期,以免时间长了跟纳税人“结块”。从浒墅关的记录情况看,前期的376年间共有榷使359人次,平均任期只有一年略多,两年以上的已难得一见,只有乾隆时的满人图拉做了12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三是比照选派地方官条例,实行回避制度,浒墅关的榷使决不用苏州人,以免官员碍于情面,少收亲戚朋友的税。苏州人要做官可以,请到其他地方去。

  尽管浒墅关钞关的衙门、浮桥都已不复存在,但回望那段历史不难发现,钞关的设立对浒墅关影响至为深远。 可以说,浒墅关因钞关而兴,因榷使们的惠政而旺,比如方鹏在浒墅关建文庙和范文正公书院,董子策、董汉儒修筑董公堤,佘立修筑佘公街……这些惠政让浒墅关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于是这里商贾更加云集,贸易更加繁盛,让浒墅关一度成为“吴中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