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大运河“变形”畅通黄金水道

2022年01月07日 16:35:39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大运河、里运河穿淮安城而过。循着淮安市档案馆里一份1958年的“大运河计划新旧河线对比示意图”的线索,可以了解“两条运河”之间的关系,也翻开了淮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治理大运河的奋斗史。

  大运河计划新旧河线对比示意图

  里运河又称淮扬运河,北起淮安清口枢纽,南至扬州入长江,其前身是公元前5世纪开凿的邗沟,是大运河全线最早开凿的一段。

  两岸河堤矮小单薄,造成里运河防洪能力差。新中国成立前,洪水季节中,里运河经常倒堤决口、遍地漫流成灾,淮安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洪水过后,水源枯竭,航运和人民生活用水都出现困境。新中国成立初期,里运河部分河段的宽度仅剩20余米,最窄处仅10米左右。在丰水期,水深也仅2-3米,只能通行30吨左右级的木船。枯水季节,则常常断航,甚至干涸见底,航运基本瘫痪。

  新中国成立后,对大运河进行了治理。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运河已有11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通航。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工农业建设方面,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工农业产品的运输量更是成倍增长,但津浦铁路南段的运输量已经饱和,大运河的内河航运地位更加凸显。1958年,国务院提出分期治理京杭运河的任务和统一规划。

  据《淮安水利志》记载,处在市区的里运河老河道狭窄多弯,并有北门桥、水门桥、清江闸等跨河闸桥,两岸驳岸需拆除重建,沿岸工厂、民房需要拆迁的达25500多间,水下方数量大,市区出土困难,施工和水陆交通皆有矛盾,淮阴港发展也受到限制。加上淮阴向南还有板闸、河下等城镇,拆迁任务大。经过方案对比论证后,才决定对大运河原淮阴、淮安段进行截弯取直工程,新开一条河道。

  工程西端从原淮阴县(今淮阴区)杨庄公社起,南至淮安县盐河公社杨庙村止,于1959年9月开始施工。“陈集人民公社常备民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按时参加京杭大运河上的开挖工程……”1959年8月25日的《淮海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陈集公社常备民工准备停当 待命开赴大运河工地》的文章。

  据《淮海报》报道,淮阴专区在大运河工地上,投入了1.2万余名民工。第一期工程原计划应在1960年6月完成,但由于省、地委要求在1959年年内完成,淮阴专区又先后两次增派民工,使工程进展迅速,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

  “在去年九月份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平地,现在,一条两千九百公尺长、六十到一百六十公尺宽(河底)、五到五公尺五寸深的新河已经开成,两面筑起了四公尺高的大堤,经检验,工程质量良好。”1960年1月5日,《淮海报》描述了第一期工程完工后的情景。

  大运河两淮段经过截弯取直最终建成后,形成里运河与新辟大运河并存。

  京杭大运河

  为彻底整治里运河河身,从1960年至1982年,江苏省交通厅分两期对里运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河段进行了治理。1987年12月到1988年4月底,对苏北运河两淮段的航道实施了水下疏浚工程。进入21世纪,又对苏北运河两淮段(淮阴区杨庄镇至淮安船闸)实施了“三改二”工程,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水运事业需要。

  作为水运大动脉,大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京杭运河淮安段全长60公里,是运河全线航运利用率最高的区段。近年来,淮安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通强国”“交通强省”战略部署,全力推动高标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2018年,省交通厅编制了《江苏省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实施方案》,确定淮安境内淮安船闸至九龙湖公园段,为全省4个示范段之一。目前,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将建成航道环境整洁生态、港口生产清洁高效、船舶装备节能环保、航运服务安全便捷、文化品质显著提升的全国内河航运标杆和交通强国建设样板工程之一,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沿岸环境美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