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名桥的工艺价值

2020年10月14日 16:21:01 来源:“博物馆中国”微信公众号

  大运河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四条标准,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中这样表述大运河的建筑成就:“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入作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大运河从7世纪形成第一次大沟通直至19世纪中期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大运河开展的工程难以计数,几乎聚集了人工水道和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造技术在农业文明时期的全部发展成就。现存的运河建筑遗产类型丰富,全面地展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技术特征和发展历史。其中运河桥梁也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体现了农业文明时期最高的桥梁建筑成就。从建筑工艺上运河桥梁可以分为三类。

北京通州张家湾石桥

河南浚县永济渠上的云溪桥

  高拱桥梁工艺。长虹桥(嘉兴)、拱宸桥(杭州)、广济桥(杭州)均为高拱石桥,这些高拱石桥采用预应力的施工方式,使桥拱负载更大,变形更小。采用剪力墙结构以抵抗变形应力,采用榫卯构造而非粘合剂进行砌筑以适应微小变形的需要。拱券薄到非常大胆的程度,如拱宸桥拱石厚度只有30厘米。上述三座桥梁中孔跨度都在15米以上,通航净空大,利于大货运量的船只通航。

  联拱石桥工艺。苏州宝带桥是53孔薄墩联拱石桥,长度超过300米,采用密集木桩处理桥墩基础,采用榫卯结构连接砌筑石块,适应了南方软土地基经常出现的沉陷、变形情况。宝带桥既是桥梁也是纤道,同时也可以宣泄来自太湖的水量,可以说具有复合功能。

  大运河著名的宝带纤道桥

  简支桥梁工艺。位于绍兴的八字桥为中国早期简支梁桥中的孤例。建造者根据特殊地形,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了跨越三河、沟通四路、状如八字的桥梁,巧妙地解决了复杂的水陆交通问题,是根据特殊地形,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的合理设计。

  大运河上的名桥还有扬州的五亭桥、大虹桥、南浔頔塘故道上的桥等等,建筑工艺各有特点。运河名桥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建筑遗产,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卓越水平,而且成为重要的文化象征。它们联结起了运河两岸,方便了沿线百姓的出行,成为中国大一统国家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纽带。其中,杭州拱宸桥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成为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位于北京通州的张家湾古桥则是京杭运河北端的标志;嘉兴长虹桥处于江南运江苏和浙江的分界处,成为江苏和浙江的分界线;塘栖永济桥是水运时代杭州的门户;宝带桥已成水城苏州的文化标志;八字桥堪称桥乡绍兴的代言人;永济渠上的云溪桥是河南浚县县城的门户;五亭桥则是运河名城扬州的城标。对大运河桥梁建筑工艺的研究将有利于挖掘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扬州五亭桥

南浔頔塘故道上的桥

  (来源/“博物馆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