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上的江南古镇——吕城

2022年03月18日 11:58:16 来源:金山网

吕城泰定桥(资料图片)

吕城泰定桥(资料图片)

  文/王礼刚

  《至顺镇江志》卷二记载:“吕城在丹阳县东五十四里,吴吕蒙所筑,遗址尚存。镇名取此。”北宋雍熙四年(987),置吕城为镇,为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现为丹阳市东南片区中心城镇。吕城已有1800余年历史,记载着三国时期东吴的故事、京杭运河吕城段浚治的历程,还记载着毛泽东对吕城农民情况的调查。

  三国名将吕蒙筑吕城

  吕城,初名庱亭,又名蒙城,位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所凿的徒阳运河最南端,大运河从镇中穿过,与常州市接壤。东汉建安五年(200),东吴大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屯垦农耕,饲养军马。元至顺年间(1330-1333),吕城残垣还有遗迹存在。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是继周瑜、鲁肃之后的第三位东吴都督。《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记载:“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这段记载是说吕蒙十五六岁时,私自跟随姐夫邓当去攻击敌军。邓当部下一个官吏认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有一天,这个官吏又侮辱他,吕蒙愤怒之下杀了那个官吏。吕蒙出逃后,通过校尉袁雄投案,孙策觉得吕蒙非同寻常,赦免了吕蒙并留在自己身边。

  吕蒙跟随孙权征战,很得孙权赏识和赞誉。孙权在和陆逊一次交谈中夸奖吕蒙,说吕蒙年轻时,认为吕蒙只是刚毅、果敢有胆量而已。待吕蒙长大成年之后,学问大增,眼界开阔,常有奇思大谋,仅次于周公瑾,只是言谈举止赶不上周公瑾。吕蒙谋取了关羽,谋略胜过鲁子敬。

  关羽和吕蒙成为了生死冤家。《清光绪丹阳县志》“摭遗”记载,吕城五十里内无关帝庙。相传,吕蒙死后被封为吕城土地神。吕城一造武庙,每夜必有干戈斗声,所以,吕城人互相告诫不建关帝庙。有一位卜卦行道者,借宿土神庙中,夜间雷雨大作,屋瓦皆飞。天亮了,道人仍不解其故。吕城当地人来看了,见卜者所肩布旗上画有关羽像,卜卦人立即被逐出吕城。

  吕城不建关帝庙还有一个原因,是吕城建了袁绍部将颜良神祠。颜良被关羽所杀,颜良与关羽也是势不两立。因此,吕城建立关帝庙,地方上不得安宁。有一位县令不信,值颜祠庙会,故令戏班子演《三国志》杂剧。夜里,狂风忽起,卷芦棚苫盖至空中,斗掷而下,戏子有的被砸死。吕城十五里内瘟疫大作,县令也大病一场,几乎死于瘟疫。

  清黄之履有一首《吕城怀古》:“龙虎江东业化尘,于今户户奉关神。紫阳史笔丹阳庙,总为千秋大业伸。”可能是诗人对吕蒙和关羽的缅怀吧。

  孙权庱亭射虎

  庱亭,是吕城之前的古称,古庱亭位于今吕城镇谭家塘村一带,因孙权在此射虎而闻名。《吴志·孙权传》记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至顺镇江志》记载:庱亭射虎“《韵书注》:庱,吴中亭名,孙权射虎伤马地。”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有一天早朝后,孙权见天高云淡,心情格外开朗,一时兴起,即唤侍从张世出城狩猎。他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栖霞山一处断崖绝壁前,忽见一只斑斓猛虎正在草丛中啃嚼樵夫孙子的尸骸。那虎听见声响啸起一阵狂风,纵身向孙权坐骑扑来,孙权趁势举戟刺向老虎,老虎急转身逃去。老虎在前面逃,孙权策马紧追足有两百里,这时,穷虎突然回头,朝马脖子就是一口,孙权在被掀下马的同时,将手中双戟向虎投去,正中虎身。也是与此同时,侍从张世一柄青铜横刃的长戈击中虎的天灵盖。斑斓猛虎长吼一声倒地毙命。

  一只如黄牛般的斑斓猛虎被射死,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一下子乡民们都来了。这时,孙权才知道,他们追虎已经到了丹阳吕城南二里的地方。地方百姓为了纪念孙权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将此地叫作“虎落里”。黄之晋《吕城杂咏》诗曰:“射虎庱亭意气骄,英雄事业付烟消。至今虎落村前路,流水斜阳有断桥。”

  千百年来,吕城除了吕蒙筑城,孙权庱亭射虎的故事,还流传着“吕蒙稻草筑城退曹兵”、“颜良救驾”等三国名人的故事。

  徒阳运河吕城段的浚治

  镇江路总管府知事翟思忠在延祐七年(1320)《清微崇寿观碑记》记载:“润支邑丹阳南五十里吕城,实漕运之要津,置邮之孔道。”吕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从苏州开凿运河至奔牛,看到吕城以西丘陵地势高昂,不易着手,望而却步,只得把运河从孟河处入江。

  徒阳运河秦时开凿,地势高于江,蓄水有难度,筑埭、闸、堰和浚河就成为运河蓄水保持水位的重要工程。庱亭埭,《元和郡县图志》云:“庱亭垒,在县东四十七里。”是东晋时期徒阳运河上早期的蓄水工程。

  吕城闸,是京杭运河镇江段重要的梯级闸,在北宋淳化元年(990)即有闸埝。元祐四至八年(1089-1093)配建上、下闸。南宋庆元五年(1199)又配建中闸,修归水澳等。

  吕城闸,唐宋时屡建屡废。唐宝应二年(763),建练湖泄洪堰闸。为便利漕运兴建了吕城闸、张官渡闸等。元祐四年(1089),润州知州林希,在吕城建正越两闸,以调节水位,便利交通。宋绍兴中(1131-1162),运使向子諲置吕城石[~公式~]。至治二年(1322),疏浚京杭运河从江口至吕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疏浚京杭运河镇江至奔牛段。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疏浚京杭运河镇江段,并修建黄泥坝闸和吕城闸。道光十五年(1835),巡抚林则徐修建吕城闸。

  京杭运河丹阳段于宋天圣七年至嘉定十一年(1029-1218),共疏浚20余次。元代疏浚2次,明清时疏浚数十次。民国四至二十五年(1915-1936),先后疏浚5次。其中以民国二十四至二十五年疏浚工程最大,丹阳县境全线疏浚。

  毛泽东对吕城农民情况的调查

第179期《向导》周报

第179期《向导》周报

  1926年10月25日,第179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润之(即毛泽东)的重要文章《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

  毛泽东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调查报告里说,江浙两省在中国为工商业特别发达之区,因此工人商人的地位容易被人重视。至于这两省农民,便少有人重视其地位,而且多以为两省乃太平富庶之区,农民并无多大痛苦。其实这种见解完全是皮相,完全是不明白江浙农村实际状况之谈。我们试一考察江浙农村之实际状况,便知道实际情形与悬想完全相反。以下所述各县具体事实,只算我们近来得到的一极小部分材料,然已足证明江浙农民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种太平富庶无多痛苦的农民。

  毛泽东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调查了吕城镇农民两件事,一件是反抗当铺欺剥农民,另一件是反抗劣绅富农强迫农民缴钱戽水。

  反抗当铺欺剥农民事,吕城农民组织“当户联合会”,向吕城镇当铺算账。证明农民有团结便可得到胜利,没有团结,便让奸狡的当商欺剥了全部的当物去了。

  反抗劣绅富农强迫农民缴钱戽水事。吕城农民组织了一个“机器戽水合作社”,劣绅那一架戽水机器摆在那里没有人理会,劣绅气极了,用种种诬词告到孙传芳那里,孙传芳派兵下乡,以大索过激党,捕去并通缉农民,声言不用劣绅机器的人都要重办。毛泽东在写这篇调查报告时,案子还没有完结。

  毛泽东关于《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对当时江苏和浙江两省农民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吕城,无论是吴凿运河望而生畏,还是秦勇往直前开凿徒阳运河,大运河育孕了千古之事,足以证明吕城千古文化之丰富,是京杭运河上的江南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