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仓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运河百问⑱

2020年09月05日 14:32:50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十八问 黎阳仓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官仓,与洛口仓齐名,是隋代运河漕运的历史见证。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东关村东,地处大伾山北麓,东邻黄河故道,东北距黎阳城遗址约1公里,西距卫河约1.5公里。遗址因地处大伾山山麓,总体呈南高北低地形。遗址多处断崖有砖瓦残块叠压,地表发现有绳纹瓦、方格纹瓦、绳纹陶片、带菱形花纹的薄砖、带有“官”字印记的布纹板瓦、带有装饰图的筒瓦碎块等。

  201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黎阳仓遗址进行发掘。截至2012年6月底,共发掘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发掘总面积2252平方米。据《探访浚县古文明之黎阳仓遗址》一文介绍:“通过勘探发掘,已摸清黎阳仓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其中发掘仓窖2个),占仓城面积的五分之四,仓窖直径多在8-14米之间,按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粮量超3000万斤,可供8万成年人吃一年。出土陶、瓷标本残片万余件,编号在册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 

  通过出土的陶瓷标本和地层叠压关系看,自隋朝建立起,黎阳仓横跨隋唐宋三代,沿用了600年。开皇三年(583年)置,利用黄河向京师长安转运关东粮食。黎阳仓规模很大,宋代张舜民《画墁录》:“余曾过大伾,仓窖犹存,各容数十万,遍冒一山之上。”元代汲郡王恽《游东山记》:“遥径北麓,穿苍(仓)城,按观隋唐廪制。”杨玄感在黎阳仓起兵反隋,瓦岗军攻占黎阳仓,宇文化及与瓦岗军争夺黎阳仓大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更使黎阳仓名垂青史。唐宋两代沿用黎阳仓,利用大运河漕运河北粮储以供应京师。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黄河改道,黎阳仓渐废。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鹤壁市文物部门对黎阳仓进行了整体保护与展示,兴建了考古展示大棚,向世人展示黎阳仓的独特工艺。

黎阳仓发掘现场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