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的越岭运河在哪里?|运河百问64

2020年12月04日 16:55:38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六十四问 大运河上的越岭运河在哪里?

  大运河上最著名的越岭运河是山东境内120多千米的会通河。这条河上最著名的工程是南旺分水引水工程。

  元代这条运河由于翻山越岭整整花了36年才凿通,修筑了三十多座闸坝用以解决水位落差问题。但是,会通河的根本问题却是水源缺乏和分水制高点选择的错误。元代由于把会通河的分水制高点错选在不是水脊的济宁附近的会源闸,结果导致往北引水困难,水源不足,河道搁浅,终元一代,漕粮北运还是以海运为主。这个困扰大运河漕运的梗阻问题到明初提上了议事日程。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议,开始修建南旺分水引水枢纽工程。首先在汶上县筑戴村坝截汶水;然后开挖小汶河,使汶水至南旺分水口;接下来导泉补源,即收集疏导汶上县东北各山泉汇入泉河至南旺分水口;最后在小汶河流入运河的“T”字型水口修筑石头护坡,建分水拔刺(鱼嘴),使其南北分水,即所谓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南旺分水引水工程以疏浚三湖为枢纽,把坝址合理选在汶河济运较为理想的制高点戴村,符合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至南旺水脊分水,抓住了“引、蓄、分、排”四个环节,操作上蓄泄得宜,运用方便。该工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我国大运河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堪与都江堰相媲美。从此,京杭大运河的船舶运输畅通了近五百年。

济宁南旺枢纽遗址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