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遗产面临哪些发展压力?|运河百问㊻

2020年10月29日 09:55:20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四十六问 中国大运河遗产面临哪些发展压力?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沿线城市正经历着迅速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运河面临着一定的城乡建设压力和水利航运建设压力。

  一是城乡建设压力:由于大运河沿岸从古至今一直以来是城市发展的繁华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中,运河沿岸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建筑。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之间便捷交通的需要,运河沿线也兴建了一些横跨运河的公路及铁路桥。针对这些情况,2008年开始,运河沿线省级、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了大运河遗产各类保护规划,保护规划中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规定严格的建设报批程序。遗产地政府根据规划对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建设进行严格监管,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密度、高度及交通设施的兴建。

  二是水利航运建设压力:由于延续中国大运河的水利及航运功能,陆续修建了较多保证其使用功能的现代水利航运设施,这些非传统样式的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遗产的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局部景观不太和谐。为应对这种压力,相关建设部门已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将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2-2030)》,在今后水利航运设施的建设上优先考虑使用大运河遗产历史上各区段所采用的、符合地方特点的传统技术、传统材料、传统结构和传统工艺,并识别、尊重、保存水利航运设施遗存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用途和功能、方位和位置各方面留存至今的历史信息。

遗产区内密布的杆线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