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运河百问⑤

2020年08月10日 16:02:01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五问  中国大运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大运河的开凿肇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隋代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形成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北方的大运河。元代由于中国政治中心的迁移,将大运河改线为直接沟通北京与南方地区,形成元明清时期第二次大沟通。大运河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中国大运河的主体工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竞相开凿运河,但都各自为政,规模不大,时兴时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邗沟的开挖,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开挖了邗沟,它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成为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并作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要道得到不断的维护与经营。

  二是隋炀帝时期(公元7世纪初),为了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和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在隋朝政府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下,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和疏通浙东航道,从而将前一时期的各条地方性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宁波的大运河体系,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并在唐代和宋代得到维系和发展。

  三是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后期),由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关中地区迁移到北京,皇帝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从而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形成中国大运河的第二次南北大沟通。

  明清两朝维系了大运河的这一基本格局,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护与修缮,使大运河一直发挥着漕粮北运维系国家稳定繁荣等重要功能。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