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完整性、真实性状况如何?|运河百问㊶

2020年10月19日 11:03:26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四十一问  中国大运河完整性、真实性状况如何?

  作为系列遗产,大运河包括了所有表现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必要因素、并完整地表现出运河遗产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在遗产构成方面具有高度完整性。申报遗产生动描绘出中国大运河两次大贯通时期漕粮运输系统的格局、线路、运行模式,并且共同勾勒出中国大运河自春秋至今清晰、完整的演进历程;体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创造性和技术体系的典范性;并充分证实了相关史料记载的历史上的中国大运河的用途和功能、当前的中国大运河的多种社会实用价值,并且展现了中国大运河在用途、景观和文化等方面对沿线区域的巨大影响。

  中国大运河满足《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遗产完整性的要求,申报的大运河遗产展现出大运河从春秋至清代的完整历史时空演进格局,十大河段都有代表性段落与节点分布在遗产区内,遗产类型完备而丰富,遗产区足够大,符合整体性、无缺憾性要求。大运河遗产各组成部分有实质性的功能上的联系,对大运河遗产整体的突出普遍价值均有着独特的和不可或缺的贡献。因此,大运河遗产符合完整性要求。

  从总体现状上来看,现存的大运河遗产从春秋至清代的历史格局基本上是完整的。北京至杭州的京杭运河一线河道和遗址基本完整。其中济宁以南,河道连续,局部新航道与老河道并存; 北京、天津、河北境内仍有连续河道,并且发挥着重要的水利功能; 山东境内的大运河不连续,根据现存的间断的河流与已调查确认的河道遗迹,仍可判定出元明清三代大运河的主要线路和完整的演进历史。洛阳至淮安的通济渠一线:河道约存 1/3,遗址呈点状分布。其中河南商丘以东至淮安现存连续河道及遗址,已经通过考古勘探确认;洛阳经郑州、开封、至商丘之间,受历史上黄河摆动冲刷影响,河道遗址难以完全确认,但通过局部留存的驳岸、桥梁和古河道遗迹,仍可明确通济渠的大体线路。洛阳至临清的卫河系由历史上的白沟、永济渠、御河相继演进形成,持续利用至今。从杭州至宁波的西兴运河、山阴故水道、虞余运河、慈江、刹子港等河道,与曹娥江、姚江的部分段落一起构成了历史上浙东运河的主线。

  大运河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承载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要素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位置和布局方面具备较好的真实性,所有仍具备实用功能的遗产要素具备用途和功能的真实性。大运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精神和感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真实性。

  大运河遗产目前在用河道仍具有至关重要的航运和水利功能,反映了大运河作为活态遗产的特点。由于历史与自然原因而成为遗址状态的河道、水工、管理设施等遗存具有真实的位置、环境和材质,反映了大运河的设计、功能和技术。城市历史水系、历史街区等具有真实的位置、功能和格局,真实的承载了大运河作为沿线民众精神家园所带来的归属感。大运河遗产符合真实性要求。

  大运河遗产现状保存良好,现中河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仍通航,其他河段主要发挥着行洪、输水及灌溉的功能,会通河段、卫河(永济渠)段、通济渠(汴河)段有部分河道为遗址状态。各遗产点包括水工设施遗存、配套管理设施遗存、相关历史文化遗存等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江南运河嘉兴-杭州段-凤山水城门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