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初创于什么时期?| 运河百问⑥

2020年08月12日 16:05:11 来源:我苏网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六问  中国大运河初创于什么时期?

  中国大运河初创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6世纪。中国大运河的开掘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86年,为北上争霸,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成为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 《春秋左传》: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早期的大运河,利用了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一系列天然湖泊水域,通过人工挖掘,将这些天然湖泊连缀成一条畅通的水路。邗沟最初的路线是从长江边的邗城向北经过高邮,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出射阳湖后又改向西北,从今天扬州南引长江水,到今天的淮安北末口入淮水,长度约200公里。现存的古邗沟故道位于扬州城北,从螺蛳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长1.45公里,目前作为景观河道使用。

  到战国中期,魏国为争雄称霸,于公元前361年前后开始挖掘改造鸿沟,北接黄河,南边沟通了淮河北岸的几条主要支流,构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路交通网络。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的空前统一的大帝国,更充分利用了鸿沟水系,从各地漕运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和京师咸阳。

  西汉时期,政府为了向京城长安运送漕粮,将运河向西延伸到达关中地区。东汉定都洛水北岸的洛阳,开凿阳渠以沟通洛水与黄河,洛阳成为全国最大的漕粮集中地。这一时期,鸿沟水系的许多支流均已因黄河泛滥而淤塞,只有其主水道汴渠尚未断流。东汉政府十分重视汴渠的修治,并对邗沟进行了整治。当时的水路交流是由京城洛阳入汴渠,至徐州入泗水,由泗水入淮水,再转经邗沟可达于江南。

  东汉末期,为征战北方,曹操利用黄河故道,开挖了白沟等运河,使运河向黄河以北延伸,抵达今河北省东部地区。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统治阶层着力开凿修治浙东运河,自杭州东渡钱塘江至萧山县的西兴镇,再由西兴镇东通至宁波,沟通了姚江、甬江、钱塘江、曹娥江等自然河流。

  经过1000多年的陆续营建,到隋统一中国之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中国大运河体系已初步形成,为隋唐时期对运河大规模开挖、整治及航运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