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3城丨对话“掌门人”:让运河明珠淮安绽放盛世光华

2018年11月29日 11:13:38 来源:荔枝网

  千里淮河与千年运河交汇处,“南船北马、舍舟登陆”,让一座叫做淮安的城成为“海内望郡”、“江北大都会”。改革开放40年风起云涌,淮安与大运河有着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站在新起点,又将如何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因水而兴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开始,淮安就与大运河联系在一起,2008年,它被中国古都学会确认为“中国运河之都”。大运河,不仅孕育了淮安悠久的辉煌历史,还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不仅赋予了淮安丰富的文旅资源,还塑造了鲜明的城市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是我们淮安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战略机遇。大运河是淮安的母亲河,这里能看到淮安的昨天,也能够畅想淮安的明天。从淮安人民饮水思源、传承文脉来讲,这是我们的情感所系;从重现辉煌、再度崛起来讲,也是路径所在。所以,我们要努力通过开发、保护、传承、建设,把淮安特别是大运河的淮安段,建成中国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中国水利河工文化经典集成区、运河生态文旅江淮经典体验区、运河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

  具体来讲,我们要精心呵护‘运河之都’的历史记忆,发掘它的内涵。全面拓展黄金水道的综合功能,开发它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我们要着力彰显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讲好淮安的运河故事,把运河精神凝炼成: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城市精神。以运河人家的开放胸怀,崇文重教的精神,以及文明态度来做一个文明城市的建设者。”

  40年经验谈

  大运河的改变,展现出了开放与包容,传承与崛起,这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淮安实现快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40年来,淮安一直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制胜法宝。推出了一大批有质量、有力度、有特色的改革开放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改革方面,以51项改革事项列入到全国和全省试点为标志,我们的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等等事项在全国率先破题,初步形成了具有淮安特色的改革体系。开放方面,以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台资集聚示范区,并且获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标志,我们的对外开放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特别是打造了一个台资经济高地,如今在淮安已经落地了1000多家台资企业,总投资达到1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一定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资源、要空间。坚持深化改革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止步,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淮安答卷

  进入新时代,淮安正迎来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崛起的攻坚期、爆发期、圆梦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江淮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淮安人将如何续写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荣光呢?

  “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的部署,也是我们淮安未来的关键。它是一场新的‘赶考’,也是一场‘淘汰赛’,谁能抓住历史机遇,把发展质量提升上去,就可以走在时代前列。我们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高质量’要求,把淮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大的坐标系中去衡量。

  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在做优产业中夯实基础,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在改革发展中彰显导向。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都要以改善民生作为鲜明的导向,要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不断地扩大就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收入,让大家感觉到生活在新时代,确实有满满的获得感。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汇聚力量,始终以总书记嘱托作为我们的方向和动力,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用中央的要求,用总理的精神来激励大家,树立坚定的理想,打造过硬的作风,筑牢反腐的堤坝,营造好淮安的政治生态。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新的政治生态里,我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展示满满的精气神,迎来淮安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潮起扬子江”摄制组  荔枝编辑/沈颖 设计/秦宏图 剪辑/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