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奔腾千年的大运河绘就新时代瑰丽华章——访全国政协委员、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

2019年03月26日 16:16:28 来源:中国日报网

  江苏省淮安市是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大运河在淮安境内全长93公里,留下大运河文化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全线世界文化遗产的七分之一。当前,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又有怎样的安排呢?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

  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安在沿线城市中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已全面起步,亮点纷呈。王红红介绍说,淮安早在2014,就深入研究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课题,按照“文史一脉相承、生态一道整治、产业一线链接”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法规建设和共建共享,在江苏省率先颁布实施《大运河(淮安段)遗产保护规划》,重点实施了洪泽湖大堤等多个遗产保护工程、白马湖等多个生态修复项目、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多个文旅项目。

  “在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过程中,我们着力处理好保护、传承、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好让跨越千年的大运河文化‘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王红红告诉记者,在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三年前,淮安在组织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明代板闸遗址,这是申遗成功后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发现后,该市立即叫停了拟在此投资100多亿元的旅游项目,决定把板闸与古河道、古堤坝、古建筑遗址等系统发掘保护起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淮安还始终坚持深度挖掘、活态展示。现在的惠济祠遗址,在明清时是运河、淮河和黄河的交汇口。在有效保护基础上,淮安利用三D动漫、沙盘复原、遗产点界桩与标志牌等方式进行解读,深受群众喜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观看展示后连竖大拇指。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淮安是如何做好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这篇大文章的?“我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着力打造大运河生态廊道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王红红说,一是严守生态红线。及时划定调整大运河沿线生态红线,扩大保护范围,确保大运河沿线11 类生态功能区面积不减少、等级不降低。二是修复生态系统。积极推进碧水工程,整治河道 27.08 公里,淮河、大运河、等主要河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实施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破拆养殖圈圩(围)11.59 万亩。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大运河沿线企业循环式生产、行业循环式连接、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大循环体系,在3个园区推动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循环化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淮安段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为传承中华文脉交出新的时代答卷,让奔腾千年的大运河再绘瑰丽华章。”王红红表示,下一阶段,淮安将树立系统化思维,将大运河淮安段放到国家战略中统筹谋划,与国家和省规划对标对接。按照建设“四个运河”(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经济运河、共享运河)的思路,以大运河淮安段及重要文化遗产为主干,串联并辐射沿线区域文化资源,构建“一廊三区三奇观六节点”的空间结构,扎实做好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将大运河淮安段最具生机、活力与灵气的样本,在全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创造淮安经验、作出淮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