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运河入苏第一镇

2020年04月16日 14:50:33 来源:情调苏州

  2500岁,是苏州的年纪,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年纪。 

  吴王夫差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挖的一条170公里的“邗沟”,此后会成为全长1797公里、贯通中国南北五大水系的一项伟大工程。放眼全球,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190公里)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公里)的22倍。 

  运河苏州段,从古到今都是京杭大运河最繁忙的河段之一。它的水是活的,因为一刻不停地在用,而且用得越来越壮观。它的性格是平和的,因为有江南土地的滋养,“白玉长堤路,临河古戏台,乌篷小画船”的画面总在眼底心上。于是,便有了“好运苏州”这个题,沿着运河的脉络,说说苏州的故事。

为了避免泄洪时影响大运河航运,望虞河与大运河相交处修筑了水利枢纽,站在岸上能看到罕见的“水上立交”。图@望亭镇宣传办

  –望亭–

  选了望亭来“打头阵”。选完有点忐忑,论名气,望亭在江南古镇里大概排不到前十。但是说到大运河,望亭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一句话概括它的地位:运河入苏第一镇。

  望亭位于苏州城西北,毗连无锡,大运河经由望亭五七桥点流入苏州境内。在水上交通中,它更是枢纽位置,太湖、大运河和望虞河在此交汇。

  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功能,望亭在古代叫做“望亭驿”,是一处驿站。驿站,就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听起来有点像后来的“招待所”,其实驿站的等级要高得多,是承担一定政府职能的。

日均6000艘货船的航运水平,从古到今,望亭“不停”。

  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作过一首诗,题目叫《望亭驿酬别周判官》:“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看,不仅有驿楼,有酒有菜,还有笙歌相伴,这规模,怎么也算四星以上了。

  如果外地朋友读了老白这首诗,遥想着灯火辉煌、酒杯交错的热闹景象,脑袋一热就要亲自跑到望亭来看一看,苏州人多半会拦住他:“望亭啊,没啥看的,只有个发电厂。”(很多95后、00后大概连望亭有发电厂都不知道了……)

大烟囱耸立的电厂,成了望亭的一个标志。

  小时候家里长辈“吓唬”小孩子:不要得罪望亭人,他们分分钟让你家停电。这当然不是真的,但足以说明望亭发电厂和电厂工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望亭发电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时最早的一批国有发电企业。直到现在它依然担负着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的用电任务,是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和枢钮电站。望亭人对这片土地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矗立在运河边的两根大烟囱。

  还记得2016年夏天,运河水位、太湖水位居高不下,苏州段实施停航管控。运河停航,意味着全靠水路运煤的望亭发电厂被直接宣告“断粮”,最终靠重新启用公路、铁路运煤才度过危机。大运河给望亭发电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煤炭燃料,也让望亭这座江南古镇少了一分水乡柔情,多了好几分属于重工业的“硬核”力量。

运河边的“重工业气息”,是江南古镇里少见的。

  《大江大河》里写男主角宋运辉进入金州化工厂,看到“新电影院,电影院边上是有点老旧的三层楼的工人文化宫,报纸杂志阅览室在文化宫二楼”,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这样的场景也曾经出现在望亭发电厂。在望亭人眼里,电厂的一切都是“专属”的,不光有学校、医院、电影院,甚至连住的宿舍都是红洋房。

  大概是福利待遇太好滋生出的优越感,当时在望亭,电厂工人处于“鄙视链的顶端”。平时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和望亭本地人有交集,年轻工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首先考虑内部解决,“门当户对”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不过现在,望亭人早就过了“眼红”电厂工人的时代。沿着运河一路走,运河公园的景观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望亭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个季节,岸边的油菜花开得正好,“稻香小镇”已经成为望亭最自豪的名片。大运河上来来往往的是满载着建筑材料和煤炭的货船,浩浩荡荡,神气十足,你来我往,一派繁忙景象。望亭人在汽笛声中醒来,又在汽笛声中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