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大师惠兆龙手稿首度曝光 再现跟随王少堂学艺往事

2020年04月22日 11:21:09 来源:扬州日报

惠兆龙在表演。资料图片

  后来才知道,我说的这一段,只是《康文辩罪》这回书中的一个小情节。《康文辩罪》是“武松”中重要回目,是说工书,表演难度比较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说不好的,这就是少堂老人惊讶地从藤椅上坐起来的缘故。  他转身对坐在旁边的人说:“他眼睛里有神。” 我望着他那双深邃明亮的眼睛,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原来说书“眼睛有神”是很重要的。  不久,我就进了团。这次招生只收了两名。

  在扬州评话的历史上,惠兆龙是一位重要的评话演员。他得到扬州评话一代宗师王少堂的指点,在继承了王派《水浒》的基础上,也顺应时代,创作表演了大量新书,如《挺进苏北》等,是扬州首位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惠兆龙曾担任过扬州曲艺团团长,并培养出马伟等优秀的评话演员。

  惠兆龙2011年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将很多资料都传给了徒弟马伟。昨天,马伟在整理惠兆龙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名为《回忆在王少堂身边二三事》的手稿,再现了其跟随王少堂学艺往事。

  珍贵手稿首曝光 自述其学艺过程

  惠兆龙,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启蒙于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专攻《水浒》。1977年起创演新书《棋高一着》《陈毅拜客》《陈毅过江》等《陈毅》系列评话,在全国曲艺界一炮打响,被称为书坛“活陈毅”。

  为什么说启蒙于王少堂?惠兆龙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因为是王少堂大师的一回书让我迷上了扬州评话,又是他亲自面试我,让我走上了‘说评’之路。”初二年级时,惠兆龙第一次走进扬州教场,听到王少堂正在表演《武松》重要书目“康文辩罪”,他的魂一下子就被勾了去。“我至今记得,那天我是一路上说着‘康文辩罪’走回东关街家中的。”到了学校,惠兆龙还说给同学听。

  17岁那年,惠兆龙投考扬州曲艺团,他就说了一出“康文辩罪”,其活灵活现的说表和清晰的吐字发音,把躺着的王少堂惊得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一同报考的三十多人最后只留了两个人,其中就有惠兆龙。

  在首度曝光的这份名为《回忆在王少堂身边二三事》的手稿中,记录的正是这段往事。手稿由《第一次听书》《我说〈康文辩罪〉》《说新书》三篇文稿组成,文中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详细再现了惠兆龙当年如何与扬州评话结缘,如何考曲艺团,并跟随王少堂学艺的。

  先生文章忆先生 评话遗风传后代

  看到这份文稿,马伟也是感慨万千。这些故事,之前跟随惠兆龙先生学书时,惠兆龙也曾讲过,如今通过文稿,再现这些过去的场景,让人唏嘘不已。文中的人物,王少堂、惠兆龙,如今都不在人世了。但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认真的态度,仍令人感动。

  马伟说,惠兆龙先生当初学评话,也是因为这次偶然听到王少堂先生的书,而在学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王少堂先生的指点。从惠兆龙先生的文章中,无不表达着对于王少堂先生的尊重,对于王少堂先生,有着多种称谓,如“王少堂先生”“王老”“少堂老人”“王爹爹”等,从这些称谓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惠兆龙先生对于王少堂先生的情感,从开始的崇敬,到后来的亲切。

  马伟回忆说,惠兆龙先生在世时,对自己非常关照。在艺术上的要求很高,也是如同王少堂先生当年那样:“对一扬眉,一抬眼,一个手势的动作都不马虎。另外,语气高低,快慢节奏,一点都不能讹错”,而在生活中,也是关爱有加,慈祥和蔼。如今,虽然先生离世,但先生们对于扬州评话艺术的专注和执着,还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