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孔生:扬州南河下老城区探索低碳社区的“国际样本”

2022年02月18日 22:08:26 来源:扬州发布

  40年前的1982年2月8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国24个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被定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24个城市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其中,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洛阳、开封这7座城市为运河城市。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40年来,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扬州南河下老城区打造低碳社区的国际样本

  扬州选择老城区原扬州市铰链厂地块作为试点,建设了南河下低碳社区,积极探索在保护、延续古城格局风貌和文脉的前提下,将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与低碳措施有机融合,采用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进行更新。这一项目也是扬州市老城保护重点工程、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低碳节能示范工程。这个低碳社区是啥模样?背后有啥亮点?记者日前进行了探访。

  探访:老厂区变身低碳社区 展现传统建筑风貌

  南河下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南面、古运河畔。南河下98号,有一个院落,这里便是南河下低碳社区。门牌上方有个中英文对照的银色牌子:“扬州老城低碳社区示范项目”。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先是扬州市铰链厂地块,“老城低碳社区示范工程”是在一个废弃的工厂上兴建的。该项目共有11幢建筑,以1层和2层为主,总用地面积39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71平方米,项目规划建设时,根据扬州老城区的建筑特点,力求与古城风貌相一致。无论在建筑风貌上,还是在功能定位上,都与项目所在的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有机融合。

  亮点:扬州现首个“低碳示范” 多种技术“集成应用”

  这里的建筑全是青砖小瓦、前后两进的典型扬州老民居建筑风格,众多现代节能设施则分布其中。11幢低碳示范建筑楼顶均装有太阳能集热系统,保障入住者能用上热水,洗上热水澡。在3号楼和11号楼楼顶,几块较大面积的光伏电池板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3号楼楼顶的光伏板有10多平方米,是面积最大的一块。两栋楼上的光伏电池板形成光伏发电系统,供室外照明使用。“光伏组件吸收光能,自行进行储备和输出。即便是连续下雨一周,该系统也能为室外道路提供充足照明。”

  室外照明有了充足保障,室内照明供电如何解决呢?项目负责人介绍,屋内的灯具全部使用LED灯,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降低使用成本。据了解,这样的LED灯只有9-10瓦,亮度却是普通灯的3倍左右,完全能保证居住者的正常生活照明。社区内还设有太阳能充电板,为需要充电的设备提供电源。

  地源热泵采集地下热能,雨水收集综合利用,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太阳发电照明,通过导光管将阳光引入室内照明…… 低碳社区示范区内,多种低碳节能技术“集成应用”。

  据介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和地表水等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系统,其比空气源热泵节省能源40%以上,比电采热节省能源70%以上,示范区3号楼、10号楼和11号楼都使用了地源热泵,使室内四季如春。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可将雨水收集并经净化后供给园林灌溉、景观水池用水、喷雾用水等。导光管的运用,则是日照照明的创新,将光线聚集到采光区,采光区捕捉低角度光线,光线通过可转动90度的加长管,将光线送至输出区,输出区具有日光调节器、精准的光学漫射和超高的显色性,最后将更多的阳光传到室内。

  成果:赢得建筑奥斯卡“LEED铂金奖”

  为扬州老城区民居更新提供示范

  2012年,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也参与了项目建设。2014年,这一项目更斩获了一项国际大奖:建筑奥斯卡“LEED铂金奖”。

  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曾透露,该项目为改善当地居住质量,为中国其他居民兴建新型可持续发展住宅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项目课题组之所以选择与扬州进行合作,是因为扬州在古城保护上有着巨大的成就。扬州的城市建设没有进行大拆大建,而是把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是扬州特有的魅力和特色。他们与扬州的合作,主要目的是在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软实力,项目目标即是用低能耗来享受舒适生活,从而形成扬州模式,向全国和世界推广。

  “这一项目,对老城区居民的住房更新同样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扬州市住建部门专家介绍说,扬州南河下低碳社区建成后,不少居民前来参观,并积极借鉴运用了里面的一些技术,用于老房子更新改造。像太阳能技术、采光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等,从而将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与低碳措施有机融合,让居民住在老房子里,也能享受现代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