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专家齐聚苏州 谋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2018年11月17日 14:48:45 来源:引力播

  大运河水,绵延千里;运河文脉,千年不息。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数千年来奔涌不息,形成了丰富的运河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和伟大的“运河精神”,塑造了江苏“水韵”“书香”的人文特色。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是大运河沿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城市。大运河苏州段北起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油车墩,纵贯两千年,横跨二百里,见证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涵育了璀璨丰厚的文化记忆。

  11月16日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在苏州举行,近30位全球顶尖规划设计专家汇集苏州,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画图指路,为国家试点探索路径、打造样本。

引力播

引力播

  文化为魂,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标识。”

  大运河江苏段是全线历史最为悠久、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段落,具备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的良好条件。江苏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积极探索这一巨型线性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范式,全面启动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试点工作。

  2018年4月16日,江苏率先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具体编制任务,先后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相关专家学者对规划编制建议,组织相关省直部门、地市代表,召开意见征求会,充分吸取各方建议。7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亲自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规划设计工作,强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博物馆,规划设计建设工作要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

引力播

  处于江南运河的苏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此,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国际设计工作坊定于苏州举办,旨在通过国内外多个跨领域、跨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多视角认知大运河及其沿线地段的文化价值,并且以大运河苏州段局部地区为研究重点,探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运河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利用,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彰显中华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和文化生命力。

  据悉,本次工作坊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外事办公室支持,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探索路径,首批规划22个核心展示园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告诉记者,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首批规划22个核心展示园,25条集中展示带和148个特色展示点,囊括9种类型。本次工作坊以“遗产保护、功能活化与空间品质提升”为主题,邀请了近30名国际、国内规划设计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协同工作,对国家文化公园的设计理念、建设策略、管理方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如何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进行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规划设计与学术研究。

引力播

  本次工作坊的总体设计范围北至山塘街,南至盘门,长约3.1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详细设计范围面积约20公顷。总体设计将从整体层面挖掘大运河及其沿线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关注线性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利用;通过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融入多元城市功能,带动地区的整体复兴和城市活力的提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强化对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索形成将历史文化景观转化为国家文化公园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引力播

  详细设计则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分析研判对历史文化景观的认知和场所环境,寻求多样化的手段落实国家文化公园特定功能,彰显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价值;将保护历史文化景观与当代塑造相结合,形成特定的文化地标;改善城市街道和滨水景观,塑造具有魅力的城市界面;优化运河沿线地区交通组织,营造场所空间和氛围,形成内涵丰富、适宜人居的整体环境。

  “大运河苏州段开挖于春秋晚期,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建立的苏州城市水系,成为大运河苏州段,也是江南运河的发祥地。大运河苏州段可以说是运河之宗、繁华之源、文化之基。”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大运河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洁表示,希望各位专家以专业的指导、国际的视野,谋划最能体现苏州特色的规划建设方案,形成最能展示大运河文化内涵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式,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画好图、指好路,为国家试点探索路径、打造样本。

引力播

  除了为期一周的规划设计工作外,本次工作坊还设置了开营仪式、主题沙龙、闭营仪式等若干重要环节。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还将联合发布《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的苏州共识》。

  延伸阅读

  大运河江苏段概况

  中国大运河上下2500年,绵延3200多公里,流经35座城市,是中国人民在东方世界创造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大运河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与江苏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引力播

  ——大运河孕育了江苏的文化特质。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全线的46%,遗产点22个、占全线的40% ,遗产河段325公里、占全线的1/3,分布2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出漕运、水工、盐业、工商、园林、水乡人居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孕育了吴、淮扬、楚汉、金陵四大地域文化,塑造了江苏“水韵”“书香”的人文特色。

  ——大运河塑造了江苏的城镇格局。江苏的名城、名镇、名村,大多都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当前,全省13个设区市中有11个分布在运河两岸,每隔一百公里左右就有一个;众多著名古镇枕河而建,每隔三十里左右就有一座。沿线分布有17座全国文明城市、2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5座国家园林城市、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运河促进了江苏的经济繁荣。随着运河的开通,江南与淮河两岸由地广人稀、沼泽遍野的蛮荒之地,逐渐成为人口密集、钟灵毓秀的鱼米之乡。唐朝有“扬一益二”“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宋朝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明清时期,苏州、扬州、淮安与杭州并称运河“四大都市”。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兴盛、发展起源于大运河苏南沿线。2017年,江苏以占大运河全线8省市12%的面积,集聚了16%的常住人口,贡献了24%的地区生产总值,区域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