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姑苏运河“最精华”的“文眼”

2020年10月14日 13:44:22 来源:苏州日报


记者 李渊 摄

  编者按

  京杭大运河,苏州要打造“最精彩”一段,足见其地位和影响。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重要节点遍布姑苏,姑苏运河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优势得天独厚,未来的建设又被寄予厚望。今天,大运河之“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不断讲好大运河苏州故事,传承和创新运河文化之魂,已成为姑苏区积极探索的一个目标。

  吴门桥街道是姑苏运河的一个重要地段,因其历史文化遗址的丰富而占据了“最精华”的地位,运河文化“活”起来,如何做活“文眼”是关键。10月4日,“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落地吴门桥街道,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居易、陈来生,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沈健,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蔡斌、教授陈璇等五位专家学者被聘为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当天,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五市媒体共同启动了姑苏运河文化发布媒体共享平台。

  打造运河“最精华”文化核心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何新路径?文旅融合发展的发力点在哪?利用运河文化资源如何更好推进文创产业?带着这些问题,专家和媒体代表们先后踏访了蓝·芳华文化创意园、吴门桥、横塘驿站和新郭渔家村,并开展座谈,为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言。

  找准发力点,打造姑苏运河“最精华”品牌

  陈来生(苏报智库特聘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

  姑苏区如何找准文旅融合发力点,打造集遗产保护、文化休闲、商贸旅游、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彩段落,助力苏州大运河“最精彩一段”建设?

  首先,突出比较优势,打造以“河城一体”为特色的遗产城市形象,在大运河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要充分展现河城一体的独有风貌,重点将盘门、吴门桥片区打造成苏州大运河地标,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长廊。尤其是兼有大运河和石湖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吴门桥街道,更要做好“横塘驿站”的修复、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大运河与石湖的勾联与“对话”,讲好“运河故事”,带动旅游、娱乐、文化和配套服务的发展。

  其次,科学保护、坚持原真,保持运河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正在流失的大运河独有文化和风情;保留沿岸必要的原住民,建设必要的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环古城河建设步道、运河风光带等滨河遗产廊道的休闲品质,做好人气的引导和集聚;水陆联动,两岸互动,打通运河两岸步行通道,搭建亲水平台、栈道,方便游客赏河观景。

  再次,彰显特色,错位开发,推动运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高水平整合运河沿岸旅游资源,差异化开发,精品化展示,加强运河特色文化产品及品牌建设和推广,设计特色遗产研学游线路。二是推进遗产酒店和精品民宿建设,可依托吴门印象片区打造古运河商贸集群;结合新郭老街开发打造兼有吴文化展示、精品民宿体验、江南田园情调的文化休闲石湖。

  留住山水里的乡愁 深耕时代文化供给

  蔡斌(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湖智库特约研究员)

  姑苏是水城,有得天独厚的吴地风光。姑苏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积淀丰厚的人文内涵。中国大运河和苏州古典园林两项世界文化遗产于此汇聚,同时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非遗资源。从明代中期以来,苏州曾长期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创意高地,是富有传统风韵的活力城市,这里的工艺百作被称为“苏州样”“苏样”,因其高品质成为追求理想生活的示范和样板。

  今天,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让姑苏成为人民实现幸福安康生活理想的新苏样。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关照本区域范围内底蕴十足的社会文化基础以及丰富深厚的民俗资源;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更多社会阶层、群体参与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习和传播中来。

  理想的生活,是人与自然、现代化城市化与良性生态高度融合、相得益彰的形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此同时,理想的生活还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姑苏区以广为人知且深入人心的“石湖串月”为品牌,在每年的中秋时节,开展主题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唤起“月到中秋分外明”美好的乡愁记忆,再现“夜半潮声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的古典意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积累了实践的创新经验。

  今后,需要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整体通盘的筹划和考虑:一是依托域内重要、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梳理导向性的文化脉络,确定标志性的人文节点,擦亮吴门文化的金字招牌;二是做大做强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通城河两岸的一体发展;三是打造有脚跟、接地气、受欢迎、可持续的时代公共文化产品,把握文旅参与的消费主体,满足不同层面的文旅需求,释放文旅融合的区域潜能。

  打造大运河苏州古城段靓丽南大门

  陈璇(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石湖智库特约研究员)

  2020年5月,苏州启动了大运河苏州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的制定。整合石湖周边文化资源,将其纳入大运河苏州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体方案中,对于建设好大运河苏州古城段靓丽南大门意义重大。围绕石湖文化,有以下几点可以深入挖掘:

  一是运河滥觞与金戈铁马的吴越文化观演交相辉映。石湖山水早在吴国兴盛时期就是游赏之地,也是吴越之争的重要古战场。站在如今的“越城遗址”上,依旧可以感受到当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场景。因此,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声光电综合打造一场属于石湖的“吴越争霸”夜间大秀,让石湖变成真正的运河旅游目的地。

  二是书法研学之旅与运河非遗文化产业交相辉映。书法家余觉曾建渔庄于石湖。与之相呼应,现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区内,有一座1500年前的先贤顾野王的墓葬。可以精心设计一条书法文化研学之旅,打造书法广场。同时,将大运河苏州段与书画相关的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产品引入书法广场,让书法文化引领非遗产业的发展,打造集学习、体验、消费及文创生产于一体的大运河书法文创产业链。

  三是诗词文化与田园生活体验交相辉映。历代歌咏石湖的诗词极多,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集中国山水田园诗歌之大成。现代人都有与自然零距离的想法。可以打造一个大型的民宿聚集区,充分挖掘石湖地区山水田园诗词的文化内涵,从民宿的命名、酒店菜品的开发、景区板块的设置,文创产品的开发等各个方面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和田园生活的舒适。

  四是民俗文化与大型节庆活动交相辉映。石湖及周边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石湖棹歌、石湖串月、新郭农耕等,都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应该梳理这些民俗文化,还原原有的生活样式,利用重要的时令节气,打造大型节庆活动,丰富市民与游客的休闲生活,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和经济带动作用。

  聚焦吴门印象 打造“运河美食坊”

  居易(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姑苏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苏州大运河姑苏段品牌塑造的浓墨重彩的全新篇章。吴门街道辖区内的蓝·芳华文化创意园、吴门印象、横塘驿站、渔家村等,展示了苏州大运河姑苏段从古城到胥江到新郭的千年风霜和姑苏繁华,呈现出2500年苏州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山水情趣和市井风情的真正的根基和渊源。

  苏州大运河姑苏段的研究,不仅仅在于历史文化的理论探讨,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同时更需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大运河古为今用的活态保护,更需要推出商旅融合的消费经济高地,构建融文化休闲、生活居住、商贸融合、情境一体的观光旅游带、文化体验线、情趣生活区,形成苏州大运河姑苏段的精彩纷呈,打造打响苏州大运河姑苏段“最精华”的特色品牌。

  现阶段苏州大运河姑苏段的品牌打造,不缺资源,不缺场景,甚至不缺产品和消费,缺的是定位,缺的是概念,缺的是政府主导背景下的唯我独有、唯我独特的消费导向和资源整合。聚焦吴门印象,打造“运河美食坊”,应该是一条资源整合、拉动消费、传承运河文化、再现姑苏繁华的品牌塑造的事半功倍的捷径。

  吴门印象,坐落苏州古城南侧,紧邻苏州盘门景区和环古城河风貌景观带,项目总占地面积37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尽显古城风韵,运河特色。无论是规模、场景、区位、风情,都是创建“运河美食坊”的绝佳所在。

  如何让吴门印象火起来,主打美食是不二法门。“运河美食坊”可以通过水系的衔接,从景区景点、水上游,以及食材和美食时令的文化渊源,形成城河一体、城湖一体、湖河一体的消费热点和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网红体验区。

  利用运河文化资源推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健(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

  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姑苏区位居苏州核心区域,应充分利用运河文化资源,推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大运河姑苏段历史文化遗存数量多,类型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如何进一步突出重点,彰显亮点,形成特色,利用大运河把一颗颗分散的“珍珠”串联起来,需要顶层设计并突出规划引领。

  二是深挖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核心是创意,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沿大运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园林、古宅、桥梁等建筑遗迹和丝绸、刺绣、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姑苏区发展高质量的文创产业提供了优势资源和良好基础。姑苏区可以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的世遗效应,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引入国际时尚设计元素,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助推本土文创产业升级,实现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

  三是以科技为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支撑。“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更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得更加大众化和生活化。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将带来更新颖的文化体验。

  四是创新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强调创意和宣传推广活动,强调新的营销运营模式。只有做好创意设计、故事包装和IP植入,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文创产品的附加值,才能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应关注产业链的延伸,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出一批能体现运河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延伸文创产业链。

  媒体采风团感言

  扬州是大运河滥觞之地,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苏州可以和扬州淮安镇江常州无锡等城市联手,共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样板段”。姑苏运河文化发布媒体共享平台的启动,对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主流媒体之间的内容交流、资源共享、平台融合,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后我们还可以共建“运河文化”新媒体频道,共推运河文化带建设接力大直播,共办“运河纪”专版,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媒体力量。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扬州晚报总编辑 张志虹

  秋雨婆娑,白墙黛瓦,姑苏一行,印象颇佳。吴文化的传承之地,吴侬软语中,透着穿越时光的味道。此次受邀参加苏州大运河姑苏区段媒体采风暨“探索大运河文化发布融媒体联动机制”研讨会,让我有幸再一次走进苏州,走近吴越文化。吴门印象的古桥古街、蓝园的创新发展模式、横塘驿站一眼望百年的运河记忆、渔家村的古朴民居,还有“石湖串月”的精彩演绎。古典与现代交融的乐曲,浓浓吴语的声声慢唱,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精美画卷徐徐展开,“今日姑苏城,更令人向往。”

  ——镇江日报社副总编辑刘兰明这个中秋有幸在石湖畔赏月体验“石湖串月”民俗文化节,欣然中又有惊喜。一条新郭老街、一场创意集市,加上青年音乐家们精彩的音诗演绎,让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千年传承的吴门风雅——一汪石湖荟萃多少文人,一条运河孕育无数人文,苏州底蕴中特有的柔美和精致尽在其间。保留老念想,体验新文化,苏州文旅完美地将老酒酿出新香,为运河文化旅游打造出了模板。

  ——常州日报副总编辑 陆文文

  来苏州!到运河边看看历史积淀下的吴门印象,追想盛时唐宋的横塘棹歌,回溯吴越争霸的时光长河——创意、人文、美学的交织,天堂苏州在互联高速上,又找回了源源不绝的精神特质,坐赏石湖云卷云舒,淡忘一时的焦虑与追逐。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江南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