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kāi]

2022年02月28日 19:30:22 来源: 现代快报

  开,在汉语中是一个极痛快的字。

  天门开阖,春光乍泄,冰雪消融。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刻之一,心通气畅,万象更新。

 

  开之一字的意境,在运河上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研破冰是开,潺潺流水是开,一泻万里也是开。

  套犁春耕是开,戏龙舞狮是开,扬起风帆也是开。

  开轩面场圃,人间好时节。

  开河

  开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如一只手,推开紧闭得两扇大门,以冲破桎梏。

  而这个时节的大运河,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层层鳞浪就如同一双双推开大门的手,为封存了一个严冬的河道,带来新生。

  开河,用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最近,各地陆续开始了开河的仪式。比如台儿庄,正在为将要到来的开河祈福,忙碌着。

 

  水下,龙舟画舫疏密有致。

  河岸,龙骧虎踞顾盼雄弥。

  锣鼓喧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行大运、万事吉。

 

  待到天气更暖和一些,通州地区还有开漕的说法。

  彼时,繁忙的农事活动已然开始,在商业码头的沿河一线,自发形成一个农贸市场,摆满了各种劳作和生活用品。

  开漕后,各地的船只开始陆续抵达通州,运河上一派热闹繁华。

  开胃

  剃龙头,吃龙食。

  不少运河城市,二月二,吃也要吃出“龙气”。

 

  这天,各色开胃美食“身价倍增”。韭菜做的饼,叫“龙鳞饼”。吃形似耳朵的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咬龙鳞”……

  在北京、天津,流行吃油炸糕,并豪迈地称其为:“吃龙胆”。有胆有识,方能成事。

 

  除了霸气外露的“龙食”,二月二还有一些更别致的食物。

  在苏州,要吃撑腰糕。苏州人蔡云撰在《吴歈》中写:“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用糯米粉做成扁的、椭圆的饼。中间微微凹下,如同腰肢。还要撒上香香的糖浆桂花,吃了,劳作不腰疼,日子顺顺当当。

 

  在徐州,每年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吃糖豆。一粒粒金黄的、脆脆的、香香的糖豆,饱含着”人不害病地丰收”的淳朴愿望。

 

  开怀

  借用一句流行语: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一整年的开心,从换个新发型开始。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民间认为,在这一天理发,可以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因此,每逢这一天,理发店往往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要闹得开怀。旧时,二月二流行拜土地爷,在无锡,将面粉做成“土龙”,用以祈祷五谷丰登。在绍兴等地,这天是隆重的社日,“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演艺赛会,酬神求福,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就描述过这般热闹场景。

 

  二月二,要唱得开怀。惊蛰前后,有昆虫出没。为驱赶害虫毒虫,常州流行“唱歌”。“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有的家庭还会组织“灭虫”行动,照亮房梁角落,驱赶害虫。

 

  二月二,要聚得开怀。在扬州等地,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与亲人欢聚。“二月二,家家带女儿”“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活猴”,指的就是外孙、外孙女。

  更多的欣喜,来自对未来的展望。

  雨水、惊蛰、春分,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盼丰收来。

 

  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李商隐在笑,因为“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白居易在笑,因为“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王庭珪在笑,因为“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如此,开,大有学问。

  河道开、锣鼓开,胃口开、心胸开,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一开百开,一通俱通。

  门分左右,打开来,用心去拥抱生活。

  祝君,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