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从扬剧电影《衣冠风流》看“江左风流宰相”谢安|我苏特稿

2020年09月24日 15:10:04 来源:我苏网

  在今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期间,将有13部经典艺术电影在江苏大剧院水滴影院展映,其中扬剧电影《衣冠风流》是电影史上鲜有的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的题材,“衣冠”指的是古代士族,“风流”代指东晋最负盛名的宰相谢安,此处“风流”不是西门庆式的,而是林黛玉式的,“自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意思是有才华,真性情,不拘礼教。今天课代表就和大家聊聊这位“江左风流宰相”。

运筹帷幄  淝水大捷


清  苏六朋  《东山报捷图》

  关于谢安,大家最熟悉的是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侄子谢玄、弟弟谢石在前方率领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前秦80多万大军,使国家转危为安,东晋王朝又向后延续了几十年;将谢氏家族推向荣耀的顶峰,才有了后来的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此外,还因此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淝水之战的战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朋友对弈,他瞥了一眼,就将其放在一旁继续下棋,一盘结束了,友人问是什么消息,他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就是小儿辈打胜仗了。虽然表面上如此淡定,但下完棋后,马上去朝廷汇报战绩,急得连鞋子上的木齿断了都没有察觉,可见打了胜仗后,谢安的内心还是无比激动的。

  除了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谢安本身就是个极有魅力与故事的人,根据相关史料,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这样概括:少年时期即以清谈知名,但屡辞辟命,隐居东山,直到四十多岁才为了家族利益出仕,此后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位有才干、真性情、不拘礼教的“江左风流宰相”,但连缀所有事迹碎片,你就会发现谢安的人生就如他所指挥的淝水之战,尽在自己的运筹帷幄中。

力求周全  避世不入


明  沈周  《东山携妓图》

  在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大动荡以及魏晋时期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士人们为免受牵连,开始流行“隐逸”与“清谈”,“隐逸”比较好理解,就是归隐山林,不出来做官了;“清谈”是从“清议”演变而来,原本是用来评议朝廷人物任用是否得当,后来就演变成专谈老庄、周易等“清言”。

  作为东晋名士,谢安也不例外。

  谢安从小就熟读《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对《周易》、《老子》、《庄子》也是倒背如流,每次都能侃侃而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技惊四座,因此他年少时便以清谈出名。当时虽然也有不少人觉得清谈误国,包括王羲之,但谢安则认为误国的原因是本职工作没做好,不能让清谈背这个锅。

  因为才华出众,当朝股肱大臣纷纷向谢安抛来橄榄枝,请他出仕,其中包括东晋开国宰相王导、皇亲贵胄扬州知府庾冰。谢安先在相府里做了一段时间佐著作郎,负责府上来往的信件和文书;接着又在扬州府任职了一个月的掾属,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代一个单位的人事主管,但很快就辞职不干了,隐居在会稽的东山,过着有歌听、有舞看的日子。后来朝廷又多次征招他,都被拒绝了,一气之下,宣布永远不再录用谢安为官。当然这件事后来并没有对谢安造成任何影响,反而让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如果仅凭“清谈”和“隐逸”就来断定谢安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士人,似乎也并非如此。在他与堂兄谢尚的一次对话中,曾说与王氏家族比起来,谢家仅有军权而无内任,可见他一直在关注朝廷的时局与谢家的命运,不出仕只是暂时的,而是为了等待更为成熟的时机。

积蓄力量  等待时机


明  唐寅  《兰亭雅集图》

  在等待中,谢安也没闲着,他一方面经常走亲访友、参加聚会,广结人脉,比如在王羲之举办那场兰亭盛会中,就有谢安的身影,当时参加聚会的都是当朝名流;另一方面他也承担起教育谢家子弟的职责,他的教育方法很有一套,比如,侄子谢玄很喜欢佩戴紫罗香囊以及绣帕之类的物品,特别不像个男子汉,谢安为此忧心忡忡,但又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骗侄子和自己打赌,在获胜得到这些配饰后,一把火烧了,天资聪颖的谢玄也就明白了他的苦心,改掉了这个毛病。

  谢安出仕之前,谢氏家族虽然尚未成为顶级门阀,但也颇有名望,同辈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均被朝廷倚重,但好景不长,谢尚离世,谢奕早亡,谢万因兵败被贬为庶人,谢安便萌发了出仕的念头,当时的征西大将军桓温看清了谢家的形势,顺势抛出了橄榄枝,聘用谢安为司马,他欣然上任。

庙堂波谲  沉着应对


近代  傅抱石  《谢安抚琴图》

  东晋是皇帝与士族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双方权力此消彼长、互相制衡。比如,建立之初,内有王导掌握朝政,外有王敦手握重兵,晋元帝司马睿为削弱王氏家族势力,便提拔其他士族,这些士族当然也愿意利用这样的时机崛起,但这势必会引起王氏家族的不满,所以就发生了王敦之乱。

  当时桓温的状况和王敦差不多,甚至更有野心,想取而代之。如果谢安继续在桓温手下做事,势必卷入这场纷争;但有其他士族的制衡,皇权被颠覆可能性又极小;如果选择与朝廷联手对付桓温,不但名正言顺,谢家也可乘势崛起。

  一年多后,谢安趁弟弟谢万去世,以奔丧的借口离开了,再也没有回到桓温府上,不久之后便被征召入京城,成为皇帝身边的人。

  对于桓温的态度,谢安既不盲从,也不顶撞,而且非常有策略。

  当简文帝司马昱病危时,桓温胁迫司马昱封他为摄政,谢安联合王坦之从中作梗,将摄政改为辅政,桓温得知这件事后,在简文帝驾崩后,从外入京,想趁着谢安和王坦之在城外的新亭迎接时,埋伏刺杀,进行报复,当时,王坦之吓得脸色大变,谢安却毫不畏惧地走上前,吟咏起嵇康的诗,这首诗写的是看望朋友的情景以及对朋友的思念,桓温感到惭愧,撤掉了刀斧手。

  后来,桓温又要求让皇帝赐给他九锡,九锡原本是皇帝赐给诸侯最高的奖赏,但历史上一些权臣都是先加九锡再篡位,表示承天受命之意,比如汉朝的王莽。谢安先假意答应下来,再借故拖延,桓温直到去世都没能得到九锡。

  桓温去世后,由他的弟弟桓冲接管兵权,因为新皇帝尚且年幼,谢安又请出皇太后褚蒜子垂帘听政,用来控制桓冲的势力。

  谢安先从桓温处出山,离开桓温后一直在朝廷斗争。这并非是两个人的斗争,而是朝廷上两派势力的争夺。在此过程中,谢安积攒起自己的人脉和势力,为日后登上权力巅峰做足了准备。

 

  不过与王敦、桓温不同的是,虽然谢安出仕的初衷是为了家族利益,但始终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他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东晋的经济平稳上升,打败前秦八十万大军的进攻,战后因被孝武帝猜忌而主动从权力高峰退下。

  扬剧电影《衣冠风流》讲述的就是谢安智斗桓温的故事,该影片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得主,扬剧王子李政成领衔主演,作为百年扬剧史上首部用4K电影技术拍摄制作而成的戏曲电影,曾获第十六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音乐电影”大奖。


江苏大剧院水滴影院展映

  我苏特稿  文/五柳  参考《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