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城市|吴江: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 续写黄金水道新辉煌

2020年07月22日 09:54:42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吴江区,位于大运河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运河水波流转,承载了无数南来北往的航船,见证了无数斗转星移的变迁。

  一、吴江古纤道:守护运河文物古迹,传承千年文化遗产

  运河两岸的古驳岸,曾如同“水上长城”一般,在粼粼碧波中婉蜓千里。然而400公里的大运河江南段,古纤道如今只剩吴江的这一段了。

  “清水一泓连笠泽,石塘九里接京杭。”运河古纤道位于吴江区227省道东、京杭大运河西岸。史料记载,吴江运河古纤道始筑于唐元和五年(810年),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年)复以巨石重筑,总长九里,称“至正石塘”,又名“九里石塘”,至此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一条临水路道,被喻为江南的“水上长城”。

  古纤道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据《吴江县志》记载,太湖与吴淞江之间曾经为广阔水面,湖尾江首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风急浪大,船行不便,翻船覆舟是常事。在吴江这样地势低洼、土质松散、湖荡密布的地方筑堤修路,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古代吴江人却用聪明才智战胜了困难。

 

  ▲运河古纤道旧影

  吴江古纤道是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构筑讲究而科学,为了方便太湖泄洪,古塘共设计了136个涵洞,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明朝永乐年间大水连绵,吴江塘路大多遭到破坏,但九里石塘只有少数块石歪斜。后来这一纤道多次修葺,但现存的1800米巨型青石驳岸仍为元代遗存,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文化遗产点之一,运河古纤道维修保护工程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工程被列入首批“十大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随着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吴江古纤道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中央财政下拨3800万元专项补助,省航道局下拨1000万元建设经费。现已修葺完毕。

  如今运河边上,散布着三里桥生态园、运河文化公园、古纤道、运河健身观光带等景观,随便走走,都是风景。

 

  ▲修复后的吴江古纤道

  二、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应防洪保安之急,谋绿色发展之远

  “莫谓盈盈衣带水,胜他多少犊轮辛。”公元605年,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孕育了一连串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运河城镇。苏州吴江的盛泽、平望、松陵等古镇就是在大运河的时时滋润、日日浇灌下,经过隋唐两代近300年的孕育、滋养,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沿线的封闭性却比较强,混杂了工业、仓储、居住等功能,存在违法码头、违章搭建、违法排污等行为,导致生态绿地被隔断,公共空间缺乏,防汛功能、景观形象、市民参与度都有待改善。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是江苏省重点项目,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的一环。工程遵循“1+2+N”的功能定位,其中“1”是指运河文化带的建设,“2”是指防洪排涝、环境整治两项基本功能,“N”是指在此基础上因段施策,附加步道、景观、文旅等功能。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工程的各项功能已逐步显现。

  防洪保安稳民生,加快建成运河防洪圈。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南北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流域一条重要的洪涝调节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等重要功能。运河堤防加固工程以防汛排涝、环境整治为基本功能,将防洪标准从“百年一遇”提高到了“两百年一遇”。

  2020年,堤防加固工程吴江段建设全面提速,各参建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冲刺完成堤线达标建设任务。特别在充分认识今年安全度汛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工程建设抓难点、抢重点,充分做好施工安排,把往年汛情频发段建成了安全度汛标准段。

  目前,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吴江段已经完成75%,建成达吴淞标高5.0米及以上共58公里,占可建设总长度91%。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拆迁工作,争取早日建成运河防洪圈。

  文化风情巧加分,全力打造亲水人文绿廊。防洪保安是大运河的生命,生态人文是大运河的灵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河道水运、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不仅满足了防洪规划的要求,也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更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运河堤防加固工程平望镇新营村步道段(尚未完工)

  大运河吴江段已经“雕琢”成多个景观节点,步道绿廊、古亭小品,立于亲水平台之上,视野开阔、风光无限,能深切感受到运河文化。运河两岸,依水靠绿、鳞次栉比的新型花园式居民小区,让人耳目一新。从运河中“流”出来的财富之河、商贸之河和交流之河,给吴江带来了富足与活力。

  长期沉寂的千年运河,正在惊艳变身。回顾历史风烟,展望现代江城,感怀古今变迁,岁月悠悠源流长。运河历千年,变身为风景,惠泽世代人。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