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滨,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大会”

2021年12月24日 16:14:39 来源:现代快报

  大运河江苏段,因为“自古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通航里程最长、漕盐运量最大、流经城市最多、沿线城镇最繁华”,历来是大运河的核心地段。运河流经之处,世代繁华绵延,千年文脉奔流。

  把时光回拨到隋朝,一场历时千年的“诗词大会”,正在运河之滨拉开帷幕。嘉宾会有哪些?

  第一个出场的,是隋炀帝杨广

  相传隋炀帝在巡幸江都时曾制《水调歌》。到了唐朝,《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歌头”指曲子的开头部分,相当于“序曲”。根据这个曲子开头部分格律填写成的词,词牌就叫做《水调歌头》。

  隋炀帝的《水调歌》今天很难听到了,但因他而流传后世的《水调歌头》,却成了最广为人知的词牌名。

  时光流传。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人们纷纷逃离长安。唐玄宗踏上了崎岖的蜀道,仓皇奔向成都。更多的人则通过大运河前往相对安定的江南,其中就包括进士及第刚刚两年的诗人张继

  避乱的日子里,张继的小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眼前的景象让诗人心有所动,传唱千古的《枫桥夜泊》由此诞生在这运河的孤舟上。

△苏州枫桥

  大运河在古代不仅是漕运之河,更是来往南北的“水上高速公路”。

  在这条河流上,有踌躇满志的赶考举子,有春风得意的上任官员,有行走四方的商贾巨富,也有落拓寂寥的失意文人,悲欢离合交织在一起,催生了一首首叹惋咏怀的诗篇。

  崔颢、皮日休、许浑、林逋、张先、汤显祖、归有光,甚至包括清代两位风雅皇帝康熙和乾隆,均有大量写大运河的诗词流传至今。

  诗思万千。有人在运河的旅途上想念故土。

  北宋熙宁八年,退隐南京多年的王安石又一次被起用,进京拜相。他在京口(镇江)北渡长江,由瓜洲转入运河水系直达汴京。停留瓜洲时,王安石写下《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中有对政治前途的忐忑和期望,更包含着对故土江宁(南京)的留恋和不舍。

  有人在运河边赠诗给重逢的故友。

  元丰二年(1079年),诗人苏辙受乌台诗案牵连,遭贬为监筠州(江西高安)盐酒税。他顺着运河南下,老友秦观早已等候在高邮运河边。盘桓数日,相送六十里,细雨中,苏辙赠给友人三首《高邮别秦观》:

  蒙蒙春雨湿邗沟,篷底安眠昼拥裘。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

△高邮运河

  水上流淌出的诗句,负载的是诗人的萧索离愁和对友人的眷恋。

  有人在运河上悠游,用诗句留下珍贵的古运河写生。明内阁重臣杨士奇作有《发淮安》一诗: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蓼草淡红,荇草青青。美丽的运河女儿梳着双鬟,羞涩可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自采菱。明初仁宣盛世期间,清新静谧的运河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大运河,还承载着文豪苏轼的爱与哀愁。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他从杭州坐船前往密州(今山东境内)任职,沿途饱览运河秀色。两年后的中秋,苏轼在密州写下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错,正是因隋炀帝而得以流传后世的《水调歌头》。也是最有名的《水调歌头》。

  苏轼与大运河的缘分不止于此,他一生曾十多次沿着运河往来江苏,而运河,也是他人生的终点。公元1101年,被贬谪在岭南的苏东坡获赦,带着全家北归,经运河在常州上岸,却因水土不服逝于藤花旧馆。

  大运河,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而作为重要的文学意象,或者文学作品展开的“背景舞台”,运河也频频出现在元曲、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样式之中。

  《红楼梦》开篇始于苏州城外运河边的阊门,结束于宝玉出家。穿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在毗陵驿拜别父亲贾政,地点就在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由贾雨村陪同从扬州启程,则是沿着大运河北上进京。

△扬州古运河

  《水浒传》也完结于运河边,宋江的最后归宿“楚州”是运河重镇淮安,“蓼儿洼”则是楚州城外的一大片水泊。众所周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来自楚州古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老残游记》《鹿鼎记》等名著中也有大量情节发生在运河之上或者运河两岸。

  大运河,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

  大运河,一条流淌着文化的河。